【專訪】出生率持續低,學校面對生源縮減的生存問題。行政長官賀一誠表示,辦學實體亦要靠自身努力吸引更多學生報讀。
賀一誠昨列席立法會,就公衆關注的政府施政工作及社會民生事務等問題回答議員提問,共有三十一名議員報名提問。當中有多名議員關注出生辦持續向下,學校生源縮減,教師隊伍面對就業,學校面臨生存等相關問題。
賀一誠表示,本澳出生率下降,必然面對幼教招生不足,政府為了保持教師隊伍的穩定,已放寬至約二十五人的班級規模都會提供津貼。目前本澳師生比處於較低水平,班師比則較內地及香港好。他認為,目前本澳的教師隊伍都經過專業培訓,辦學實體亦要靠自身努力吸引更多學生報讀,很多學校都希望成為「一條龍」,但幼兒不夠導致招生不足,容易令資源浪費及錯配,社文司和教青局正全力在計算班數,認為校方想擴充班級需要再思考相關問題。
賀一誠又關注到,本澳文科生比理科生多,政府希望從小學、中學加強學生對科技的認識,澳門的學校做得不錯,但集中在幾間學校,有些學校缺乏師資及設備,政府兩年前已改造科學館能夠進行STEM教學,受到學校歡迎,未來也會繼續,加強培養學生對科技的興趣。
賀一誠直言,無可能政府迫大家生仔,但都已推出所有可行辦法鼓勵生育,例如現正討論的夾屋法法案建議允許申請兩房至三房單位,以及醫學輔助生殖技術法案,又已實施孕婦產假津貼和男士侍產假等,重申,生育並非政府能控制,希望社會亦可提供辦法。
賀一誠還稱,本澳人口老齡化速度較其他城市快,但相信只屬階段性,因澳門屬於移民城市,並非自然增長城市,而本澳人口增長最快階段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大批移民來澳,讓澳門社會快速成長和創造輝煌,現時相關人士年齡漸老,政府亦會做好相關醫療和保障制度,不論老齡化比例上升,政府一定有能力照顧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