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二連浩特四月九日電】作者李愛平梁曉虹外國客商多、本土民眾樂、中歐班列忙……這是記者四月九日在中蒙最大陸路口岸──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口岸採訪時,當地民眾總結出的三句話。
這也是今年一月八日二連浩特公路口岸恢復正常通關以來,當地發生的最顯著的變化。
九日,一位剛剛通關的蒙古國客商剛蘇和對記者表示,自從二連浩特公路口岸恢復正常通關以來,他已經多次來二連浩特了。
「與之前的合作夥伴重新取得了聯繫,每次回國時,都能從二連浩特口岸帶回很多物美價廉的物品。」這位客商表示。
內蒙古二連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月,該站累計檢查驗放出入境人員突破十萬人次。很多入境的蒙古國客商表示,人員的大量流動,會給蒙中兩國間的貿易創造更多機會。
二連浩特民眾也感受到變化。
在二連浩特口岸經營鞋店的任紅紅告訴記者,二00六年她來到二連浩特創業,幾年後爭取到一個品牌的當地代理權。
「現在店裡的顧客越來越多,之前好多存貨都賣出去了。」任紅紅對未來充滿信心。
在二連浩特口岸,中歐班列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
二連浩特市商務局統計,今年前三月,經二連浩特鐵路口岸出入境的中歐班列開行七百四十六列、同比增長百分之一點六,發送貨物八萬三千八百九十二標箱、同比增長百分之十點四。各項數據都顯示,二連浩特口岸正在逐步恢復。
日前,全國首票「中歐班列+TIR」鐵公鐵聯運業務正式在二連浩特口岸落地。據二連浩特市商務局局長賈曉光介紹,該業務模式充份利用中歐班列跨境運輸費用低、TIR通關效率高兩項優勢,既有效解決蒙古國鐵路運輸車皮緊張、扎門烏德車站換裝能力弱、貨物境外堆放時間長和費用高等問題,又為俄羅斯亞麻籽等糧油商品進口提供了新的運輸方式,成為二連浩特市深入推進國家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建設的新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