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運輸工務司司長譚偉文昨日表示,政府會就跨區道路的實施空間及可行性作出研究,亦會尋求合適單位提供澳門輕軌路線的研究服務。
他又稱,目前政府已開展澳門半島輕軌網絡選址的前期研究,若確定選線後會向公眾諮詢意見,並預料人工島支線建設時間會較輕軌西線更快等。
立法議員李靜儀及梁鴻細分別提出口頭質詢關注內港區規劃及交通整治問題。運輸工務司司長譚偉文回應時表示,特區政府持續推動內港的優化工作,透過建設雨水泵站及下水道箱涵渠以及開展片區的活化工作,以緩解內港的水浸問題、優化交通佈局及改善區內環境。其中,配合內港南雨水泵站及下水道工程,政府亦同步整治內港的交通及行人道,除優化行人步行環境外,亦重新規劃區內過路設施,將原來的斑馬線改為交通燈,以提升行人過路安全,以及行車效率。隨着工程完工,內港區一帶的交通經已全面恢復,河邊新街巴士專道亦已恢復,有助提高澳門半島西側的公共交通服務效率。
至於跨區快速道路,他表示,在澳門城巿總體規劃的研究過程中,曾建議北區-1規劃分區內預留一條連接林茂塘西側及青洲區的跨區道路。政府在進行有關詳細規劃草案時,會進行多方案比選,就跨區道路的實施空間及可行性作出研究。與此同時,亦會尋求合適單位提供澳門輕軌路線的研究服務,屆時將一併探討輕軌西線結合防洪工程的可行性。
譚偉文稱,政府亦持續內港片區的活化工作,其中,內港23號及25號碼頭的結構修復工程預計可於今年第三季完成。在區域合作方面,配合國家「澳門+橫琴」的發展定位,加強兩地「硬聯通」,特區政府正與橫琴方面研究橫琴至澳門的新通道方案,如有進一步消息便會對外公佈。
就巴士服務的優化問題,他表示,政府持續透過優化軟硬件設備,包括完善巴士候車站亭及交通資訊屏的設置、協調兩巴透過合併路線、調整班次和服務時間、開通特班車及適時調度車輛等,完善巴士服務和優化居民乘車體驗。現時,政府正跟進巴士合同的檢討工作,會因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配合本澳道路網及軌道網的建設進程,適時調整巴士服務。
另外,譚偉文又稱,政府正研究澳門半島輕軌網絡選址,包括輕軌人工島支線,即由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口岸經過東區,由外港進入南西灣區再到媽閣,並與輕軌西線形成環狀網。目前已開展前期研究,若確定選線後會向公眾諮詢意見,並預料人工島支線建設時間會較輕軌西線更快,因施工條件更好;至於輕軌西線方面則需考慮環境因素、施工情況對居民的影響等,但若落實建設,相信地下施工比例較多,對交通影響較低。
譚偉文又指,目前輕軌投資大,效益並未彰顯,原因與路線相對單一和環形網絡未構成有關,而最重要的輕軌東線仍在興建,預料二零二八年完工,翌年通車,屆時可分流經關閘入境的旅客,減輕交通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