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藝珠海報道】目前,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拱北海關「踔力奮發擔使命,篤行不怠守防線」,閘口海關健康申報工作組悉心守護珠澳兩地人民的安康。
清晨六點,拱北口岸迎來了當天首個旅客出入境小高峰,過關旅客魚貫而入,珠澳同城時代,拱北口岸成為大多數往來珠澳人員的首選口岸,也是全國第一大陸路旅檢口岸,最多時一天超過三十萬人次通關,穿行在拱北口岸的人們早已習慣了戴口罩、配合體溫檢測、出示海關健康申報碼,步履匆匆地往返在珠澳兩地,但駐守在此的閘口海關人卻絲毫未有懈怠。身穿隔離衣的海關人更是成為了口岸一道始終不變的風景。
「二零二零年疫情防控重啟健康海關申報制度之初,我就到健康申報組工作了,一開始有些手忙腳亂,旅客不理解,紙質申報數量大、內容多,疫情防控形勢非常嚴峻,防控要求也比較高,我們也是邊幹邊積累邊總結,在實戰中不斷優化完善驗核工作。」胡本鋼身著隔離衣,在旅客通道上忙碌處理著旅客健康申報的各種問題,他所在的閘口海關健康申報工作組主要承擔著拱北口岸出入境旅客的健康聲明卡驗核工作。「我們平時處理的看上去都是很瑣碎的小事──這個旅客資訊填報不完整、那個旅客不懂了要解釋、或者是體溫監測儀報警了要去排查,紙質申報時常還會遇到字跡識別難的情況,但申報資訊驗核必須要細要嚴,不能圖省事、差不多就行了,那是要出大問題的。」疫情防控之初,閘口海關健康申報工作組的關員們每天都要驗核幾萬張紙質健康聲明卡,他們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堅決不漏放一張單也不錯放一個人;遇到一些年長的旅客,他們都會耐心細緻解釋指導,「穿上海關制服站在這裡,就要對得起肩上的職責。」守著這樣的初心擔當,健康申報工作組從寒冬到盛夏,如堅守在人潮中的磐石,用實際行動築起一道堅強防線。
面對每天數以十萬計的人流量和狹小的檢疫空間,在拱北口岸的健康申報工作中搞「人海戰術」是行不通的,只能向科技要效能,以科技優化人力,海關健康申報驗核閘機的上線就應運而生。
二零二一年八月十八日,拱北口岸新的出境健康申報區正式運行,海關健康申報驗核閘機一台台佇立在疫情防控最前線,這座歷史悠久的老口岸有了新「助手」。
健康申報工作組小組長張國強二零二一年多半的時間都花在研發這台閘機上,大到核心功能設置、驗核時間的優化,小到機器安裝位置、防追隨一米線的設置,每一項都需要嚴密論證、反覆測試。
「閘機一開始驗放一個人需要五秒,這個時間已經很快了,但對於拱北口岸這麼大的人流量來說,還應該更快!」張國強上崗時盯著閘機的門開開合合,觀察不同的旅客掃碼「開門」的時間,向技術部門提出優化流程建議,調整閘門開合的速度,最終每台閘機驗核一名旅客的時間降到了二點六七秒。
閘機在檢測到健康申報異常或體溫異常的旅客時,會自動報警,再由關員實施攔截、精準查驗,在降低工作難度的同時,也減少了交叉感染的風險。「科技的運用不僅僅是更高效,還讓我們變得更安全了!」健康申報工作組的孫琦介紹道。
「生命至上、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閘口海關健康申報工作組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偉大抗疫精神,以履責踐行使命,用智慧守護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