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放寬萬元援助發放門檻 梁孫旭提出書面質詢

 【特訊】立法會議員梁孫旭提出書面質詢,全文如下:

 日前,政府公佈,鑒於本澳近期疫情反覆,對經濟造成衝擊,將推出八項支援中小企措施,以紓緩中小企的經營壓力及僱員困難。就業人士方面,將向去年度工作收益不超過十四點四萬元的職業稅納稅人中的居民,以及合資格的自由職業者,每人發放一萬元的援助款項。

 特區政府推出對中小企及僱員的援助措施很有必要,但去年統計局資料顯示,本地二十二萬多的全職僱員中,收入在一萬二千元以下的只有三萬五千二百人,佔全職僱員的一成五,突顯該項措施覆蓋面低。此外,對一些被放無薪假、減薪的僱員或在今年失業,但去年度工作收益超過十四點四萬元的僱員同樣未能受惠。不少受疫情影響而導致收入減少的人士反映,指其家庭收入大減,經濟壓力十分沉重,但由於政府以去年度的交稅記錄作為援助的標準,直接將他們排除在外,感到十分失望和不滿,期望能對措施作出調整,將發放的門檻標準起碼放寬至本地僱員收入中位數兩萬元,又或參照上次的做法,對消費卡增值八千元,讓廣大市民都能得到援助,減輕生活壓力,並推動內需,在疫情持續之下提升企業和居民的信心。

 此外,亦收到不少的士、漁民、導遊等從業員反映,新措施未有如去年般容許他們透過提供證明來獲得援助,希望能優化援助申請手續。

 最後,上述八項支援中小企措施中欠缺推動保就業的內容,疫下經濟復甦需時,短期經濟援助可解一時之急,根本之道仍是要解決本地僱員的就業問題。政府除須切實做好外僱的規管及外僱額的批給,騰出職位給本地僱員入職外,亦需有具體措施推動增加就業職位,如規定公共工程、外判服務聘用本地人的比例,以及創設更多的短期就業職位,強化以工代賑緩解失業問題。

 為此,他向當局提出以下質詢:

 一、今年八月底以來本澳疫情多番反覆,錯失重要的旅遊旺季,經濟復甦步伐進一步放緩,政府對收入不超過十四點四萬元的職業稅納稅中的居民作出支援,有助紓緩低收入僱員群體的經濟壓力,但措施未能覆蓋不少因疫情而失業或開工不足的人士,申請程序亦會對不少符合條件的人士構成阻礙,請問政府會否優化政策,以加大援助的覆蓋面?

 二、疫下不少居民失業多時,政府在強化以工代賑方面有否進一步構思?有何具體措施增加就業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