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九月九日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九日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橫琴、前海開發建設有關情況。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在發佈會上回答新華社記者提問時表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創立了新的平台,帶來了新的機遇。
張永春說,這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發展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推動在合作區生產的中醫藥等產品經澳門審批和註冊後,允許使用「澳門監造」「澳門監製」或「澳門設計」的標誌,研究簡化澳門外用中成藥在大灣區上市的審批流程。
二是發展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產業,重點發展集成電路、新材料、新能源、大數據、生物醫藥等產業,大力發展特色芯片設計等微電子產業鏈。推動澳門大學等高校在合作區建設產學研示範基地。
三是發展文旅會展商貿產業,重點發展旅遊觀光、會議展覽、體育賽事等;支持澳門業界在橫琴舉辦更多品牌化、國際化的展銷會,便利辦展人員跨境往來;建設高端消費品交易市場,助力澳門企業以合作區為節點發展中葡跨境電商業務。
四是發展現代金融產業,重點發展債券市場、財富管理、融資租賃等,開展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進一步降低澳門金融機構在橫琴設立銀行、保險分支的申請要求,打造中國─葡語國家金融服務平台。
發佈會上,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林克慶介紹說,短短十來年,橫琴從一個邊陲海島變成了開發的熱島、開放的前沿,經濟社會實現快速發展,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奠定了基礎。成效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經濟實力迅速提高,二是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三是制度創新深入推進,四是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作用初步顯現,五是澳門居民在橫琴生活便利度穩步提升。他同時指出,橫琴實體經濟發展還不夠充份,服務澳門的特徵還不夠明顯,促進澳門產業多元發展的任務還非常艱巨。
為促進橫琴重點產業加快發展,《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明確了一批支持政策。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叢亮應詢介紹了相關政策。
一是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在合作區佈局建設一批發展急需的科技基礎設施,組織實施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二是便利貨物進出,實行「一線放開」,除了國家法律、行政法規明確規定不予免(保)稅的貨物及物品之外,其他的貨物及物品免(保)稅進入,對符合條件的合作區內企業生產貨物,經「二線」進入內地免征進口關稅。三是完善企業的所得稅優惠政策,對於符合條件的企業,減按百分之十五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四是促進境內外人才的集聚,對在合作區工作的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的稅負超過百分之十五的部份予以免征;同時,在完善人才的簽證政策、便利國際人才參與合作區建設等方面也作了明確的安排。五是創新跨境金融管理,在跨境直接投資、跨境融資、跨境證券投資領域實施更加靈活和便利的金融管理政策,並逐步探索跨境資本自由流入流出和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
叢亮還表示,橫琴的空間比較有限,發展新興產業絕不是「來者不拒」,甚麼產業都可以上,而是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更不能搞成註冊經濟和所謂的「總部經濟」,而是要發展實業、解決就業,形成實實在在的「人氣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