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教青局將為中小學推出憲法補充教材及修訂基本法補充教材,讓學生從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以及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制、體制及機制等認知方面有更進一步的深化和鞏固。聚賢同心協會教育關注組副召集人蕭志鴻認為,是次補充教材能夠全面地增潤現行品德與公民科教材上的內容,同時更系統地呈現國家憲制秩序和特區的體制以及國安法制等重要知識點,對教師和學生在施教上和學習上得到深度的幫助。
蕭志鴻表示,學校日常教育教學實踐上,對於校本德育課程、周會課班主任課、品德與公民課堂,兩法的內容從來都是核心部份,因為這樣才能讓中國公民和特區居民的身份得以完整認知。自二零一四至二零一五學年開始,《課框》在中小學教階段中明確品德與公民學科的必然設置,《基力》更明細列出該科的學習範疇及具體內容,可見兩法及相關主題內容在澳門的中小學教育和課程設置上從不缺位。未來,品公教材可進一步調整修訂思路,就兩法相關內容以生活化的事件連結在教材內,與兩法補充教材內的專門內容實現雙軌並行,讓品公教材和兩法補充教材有明顯的分工。日後,可進一步優化兩法補充教材的教學資源庫、配套課件、工作紙及多媒體材料等,讓教師從教學材料和資源的基礎層上得到更大更多的支援,亦能更為專注教學的設計思路和方法上騰出備課條件,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益。另外,教師教學素養亦需同步提升,透過專題的培訓、專家學者理論講述及現職教師分享教學心得,多維度促進教師相互學習與交流。
蕭志鴻稱,曾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徽和國歌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和區徽》專題補充教材及本次修訂基本法補充教材的編委工作,十分認同特區政府面對編修教材態度上的嚴謹性、科學性及實務性,重視專業分工協作,由前線教師蒐集及整理適合中小學生年齡特性的學習材料,經由專家學者就理論層面把關、教育行政當局進行協調,充份體現出政界學界業界三方協作,從編修工作的頂層設計到前線的材料蒐集、篩選、採用等多個重要環節,透過長時間的討論以取得共識,匯聚專業力量發揮重要成效。教材是教師授課內容的重要載體,也是呈現教育理念的重要部份。今天,樂見澳門社會各界積極投入與付出,持續地為學生、青少年、澳門未來一代的國家主權觀念及國家安全意識而努力;教育興澳,人才建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