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藝珠海報導】昨日下午,第二期「琴澳金融沙龍」在珠海橫琴舉辦。本次活動旨在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經濟金融環境,積極探索綠色金融、碳金融產品創新,研究設立碳中和基金可行性,推動各金融機構積極利用各類金融工具支援低碳產業發展和產業轉型,引導琴澳金融資源助推碳市場發展和有國際影響力的碳定價中心建設。同時樹立琴澳在碳市場建設、金融市場穩定領域中的標誌性地位,提升琴澳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品牌形象。
本次活動由橫琴智慧金融研究院/吉林大學橫琴金融研究院主辦、珠海橫琴新琴澳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和橫琴新區金融服務中心協辦、橫琴新區金融行業協會承辦。
活動由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邵學峰教授主持並致開幕辭。邵學峰教授表示,「琴澳金融沙龍」系列活動將會以更靈活、更有針對性的方式引入國內外高端智力資源,積極為琴澳地區的經濟和金融發展建言獻策。珠海橫琴新區金融和財政局局長池騰輝指出,在新形勢和新挑戰下,希望基於橫琴特有的資源稟賦和澳門的特殊定位,探索建設琴澳地區的碳排放交易中心,進一步吸引綠色科創企業入駐,為橫琴的綠色金融發展建設做出新貢獻。中國人民銀行珠海市中心支行副行長官銘超、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王倩、吉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周佰成等出席。
特邀嘉賓演講環節,天津大學馬寅初經濟學院創院院長、卓越教授,國家能源、環境和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實施影響評估專家組組長,亞太政策研究會(APPS)會士張中祥做了題為「碳達峰、碳中和與碳市場」的專題演講。張中祥教授首先對中國「二0三0年前碳達峰二0六0年前碳中和」目標的國際背景進行了深層次的分析。他指出,中國始終主張通過多邊機制來解決全球氣候問題,因此碳中和承諾是非預期的。而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的出臺將會使得中國在碳定價過程中被動地面臨歐盟問題,因此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反對歐盟CBAM。另外,從目前國內的碳匯吸收能力來看,實現「碳中和」目標需要中國把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降到比較低的水準,至少比現在的排放總量低一個數量級。這不僅要求電力部門要在二0五0年前實現零排放、二0六0年前實現一定規模的負排放,還要求煤炭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在二0五0年前降至個位數。雖然在此目標下,二0一三年啟動的碳排放交易試點為推進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參考,但中國離實現世界最大「碳市場」仍有很大的距離。
在此背景下,張中祥教授提出首先要建立電力市場與碳市場的聯動機制,其次要完善與加快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的著力點,同時要推進區域與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雙軌運行,並最終形成以全國碳市場為主、有鮮明特點的區域碳市場為輔的中國碳市場。
提問與討論環節,與會專家圍繞相關話題進行了深入溝通,並對線上線下的觀眾提問進行了針對性解答。與會專家均認為,碳達峰、碳中和關乎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轉變,將有助於實現經濟社會發展進行全面綠色轉型,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品質發展道路。下一步要抓住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重大機遇,找準定位、明確方向、搶先佈局,形成琴澳在碳市場建設、金融市場穩定領域中的比較優勢地位,不斷提升琴澳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品牌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