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同濟支持西交利物浦大學召開校長論壇 探討後疫情時代高校教師轉型

 【特訊】由西交利物浦大學領導與教育前沿院(簡稱「西浦ILEAD」)主辦,澳門同濟慈善會支持的第三次高校教師發展中心可持續發展聯盟理事大會暨第二屆校長高峰論壇活動本月十六至十八在蘇州舉辦。來自三十九所高校的七十四名校長及教師發展中心人員參與了校長高峰論壇活動。

 高校教師發展中心可持續發展聯盟是由西浦ILEAD發起,澳門同濟慈善會支持的民間學術共同體,由全國高校教師發展中心或高校相關部門自願參與、共同組建、共同治理,以開展教師發展相關的培訓、研討、項目共建等支援服務為載體,幫助聯盟成員逐步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能夠自主地開展系統的教師教學發展活動,最終實現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升與健康成長的根本目的。從二0一八年創立至今,已有全國七十一所高校加入聯盟,涵蓋九八五/二一一、雙一流、地方院校、民辦高校等各類型高校。

 在我國高校,教師發展中心肩負著引導和支持一線教師轉變教育理念、提升教學能力、實踐教學創新的職責。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改變了原本的教學方式,向教師們提出了新的挑戰,加速了教育變革的腳步。為深入研討人工智慧和互聯網時代的教師發展,特別是疫情後教師發展中心如何更好地支持教師轉型,聯盟以此為主題召開了今次會議。

 西交利物浦大學執行校長、高校教師發展中心可持續發展聯盟理事長席酉民教授在校長高峰論壇上發表了題為「初心」的主旨演講,回顧了西浦大學辦學的初衷和發展歷程,並闡述了未來的計劃。河北民族師範學院副校長李克軍教授和東北財經大學副校長王維國教授隨後分別通過以「『後疫情』時代教師轉型與教發中心使命」、「『後疫情』時代教師發展中心如何成『一流專業』和『一流課程』建設的助推器」為題的主旨演講,分享了工作的真知灼見。此外,會議還通過「校長圓桌論壇」開展對話,進一步深化了討論。

 同期,聯盟召開了理事會議,對工作進行總結梳理,討論下一步規劃,還針對教發中心主任舉辦了工作坊活動,邀請專家聚焦教發中心可持續發展相關問題進行深入解析和探討,讓聯盟成員可以更好地助力教師發展。

 澳門同濟慈善會關心高校學生學習能力提升和全面健康發展問題,希望作為教育落地核心角色的一線教師能轉變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因此,同濟近年持續支持西浦ILEAD發起的一系列活動,包括西浦全國大學教學創新大賽、教育創新者大會、高校教師發展中心可持續發展聯盟各項活動等,為鼓勵和催化教師進行教學創新提供系統性、全方位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