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為積極響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並慶祝雙慶,《懷抱機遇·合作共贏》系列活動籌委會一行於十月十七日至十八日走進大灣區第四站,參訪素有「中國僑都」之稱的江門,旨為進一步推動大灣區青年在創新創業、文化、經濟、高新科技及教育等領域合作交流。
活動由澳門中山青年協會主辦,獲澳門教育暨青年局贊助、該會主席盧曉翩鼎力支持。理事會主席李國強帶領,副主席兼籌委會成員雷日麒及林焯佳組織,一行約三十人十七日前往江門市蓬江,新會和開平,與市海外聯誼會秘書長鐘國安,新會區僑聯主席湯美合和共青團江門市委員會辦公室主仼張文正在宴會席間熱切交流,簡要講解江門市華僑文化、歷史和城市狀況,介紹世界各地的五邑人對居住國家和地區社會發展做出卓越貢獻,更是情繫祖國,保持著愛國愛鄉的傳統,寄望青年要把握大灣區建設重大機遇,透過當地的人才政策和江門獨特的僑鄉文化發展自身優勢,鼓勵和帶動更多海內外青年朋友到江門投資創業、旅遊考察、文化交流,共同推動江澳合作共贏發展。
首站由市海外聨誼會安排參觀了五邑華人華僑博物馆,隨後參訪澳門著名企業華聯茶葉在江門所設的廠房,由負責人曾佐威親自帶領參觀廠房的生產線,及後到訪澳門十月初五餅家在當地的生產基地——江門澳新食品有限公司,瞭解產品的生產過程,令團員留下深刻印象。
次日上午由新會區僑聯協助安排參觀新會梁啟超故居,最後參觀廣東首個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建築,是時代的記憶.歷史人文的縮影,無疑是當中最為耀眼的明珠無論從人數上,還是從歷史上,江門的華僑文化在廣東地區都是獨一無二的。開平碉樓群與澳門歷史城區是廣東省內僅有的兩處世界文化遺產地,兩地一脈相連,同宗同源。開平的僑鄉文化底藴深厚,一千八百多座碉樓多為當地到海外謀生的華僑晚年返鄉建造,是海外華人落葉歸根的濃厚家國情懷的集中體現,希望藉此行讓澳門青年能夠深入了解海外華人的奮鬥史,感受他們愛國愛鄉的情操,培育一顆愛國愛鄉的心,將來更好地融入灣區發展,為國家的建設繁榮作出貢獻。
參加者駱增毅表示,活動行程緊湊,來到中國僑鄉之都江門市,感受最深的是五千年的優良中華文化。在時代變更、歷史變故下,一度使中國人為生計而飄洋過海,流落他鄉。在民國時期,開平碉樓裡有時鐘、抽水馬桶,有自來水,真的很先進,感受中國鄉土文化內涵與古人建築智慧,領略開平碉樓集傳統園藝、西洋建築、江南水鄉特色於一體的獨特建築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