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集)康了 舒蕊
這個題目,甚麼東東?請聽我細說。在中學的中文暑假作業上讀到一篇短篇古文小說──范正敏寫的名為《秀才康了》,我試翻譯為白話文如下。
名為柳冕的秀才生性多忌諱,考科舉時,同輩之間閒聊,一講到「落」,他就黑臉;僕人誤犯,就被杖毆;常用語「安樂」,要改為「安康」。忽然聽到放榜的消息,馬上着僕人去看,不久,僕人回來,柳冕焦急地問:「我得了嗎?」僕人回答:「秀才『康了』也。」
大家明白那個「康」字是何意嗎?我當時跟升中二的男生都摸不着頭腦,我再看全文,讀到「安樂」改叫「安康」句,恍然大悟:「樂」「落」同音呀!那個僕人因為被秀才打怕了,便按他的意思回覆。哈哈!
咦?現時每逢佳節,我們的手機上會出現祝大家「某某節快樂」,但是端午節,是紀念屈原投江殉國的,所以認為用「快樂」不恰當,應該是「端午節安康」──這個「安康」詞是否出自這篇古文呢?
查范正敏的信息,網上不多,有網民問他是南宋抑或北宋人,僅此而已。
廣東人對用語的忌諱頗多,如澳門曾有「梳打埠」之名〈靠賭出名,「梳打」是把東西洗得乾乾淨淨,意喻把賭客的口袋洗清光〉,因「書」「輸」同音,絲瓜叫勝瓜,通書叫通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