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享國際聲譽的女鋼琴家,將亮相於本屆澳門國際音樂節,分別在多場音樂會中獻藝。王羽佳將在Andrés Orozco-Estrada指揮維也納愛樂伴奏下,彈奏拉克曼尼諾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孫烈音則與小提琴家盧塞夫合作,在兩場音樂會中演繹室樂及協奏曲作品。這兩位台風亮麗的女鋼琴家均來自亞洲,她們年齡相若,出道時間也差不多,至今同為當時得令的新生代鋼琴家,各自忙於各地音樂會及錄音活動。
對比起來,本地樂迷對首度訪澳的孫烈音(Yeol Eum Son或譯宋悅雲)可能較為陌生。孫為韓國鋼琴家,初受國際注目始於二零零四年與Lorin Maazel指揮紐約愛樂的一場音樂會,她彈奏貝多芬第二協奏曲造句流暢,觸鍵具堅實力感,表現投入自然,信心十足,頗有大將風範,我們可隨時透過YouTube重溫這場演出。至二零零一年獲柴可夫斯基國際大賽銀獎後,孫正式開展繁忙演藝生涯,至今推出的錄音以莫札特、蕭邦作品為主,其中二零一六年六月灌錄的莫札特第二十一號協奏曲和馬連納爵士棒下的聖馬田室樂團合作,屬指揮大師留下的最後錄音。孫烈音的莫札特樂思豐富,層次清晰,手法在硬朗中透著柔美,音色鏗鏘,顆粒分明,情感投入相當細膩而感性,在抒情中潛藏點點激昂氣概。
孫烈音在音樂節中雖有兩場演出,但擔演份量並不算吃重,相信未能發揮其琴藝的精致所在,實在有點可惜。對鋼琴家來說,王羽佳(Yuja Wang)負責的曲目則甚具表現性,這位身型雖嬌小,技巧卻超凡的重量級鋼琴家,已多次現身於澳門舞台,相信已被本地樂迷所認識,也不用多介紹了。王羽佳對鍵盆的駕馭能力很強,範疇廣闊,屬炫技型鋼琴家,今年在音樂節彈的「拉三」可說正對了她的特長。
王羽佳已灌錄的曲目,便包括了拉克曼尼諾夫最熱門的協奏曲作品。推出於二零一三年的第三號協奏曲為音樂會實況錄音,同場上演普羅哥菲耶夫的第二號協奏曲(協奏樂團為Gustavo Dudamel指揮的西蒙.玻利瓦爾交響樂團),也是最能讓主奏發揮技巧的作品,但王羽佳似乎不把演繹重點放在炫技方面,她傾向以柔和、內斂的風格表達作品在旋律與氣質上的美感,在樂曲要求的快速段落,她以更高的速度來完成,觸鍵偏「浮」,一筆帶過的手法,無疑有點取巧,但這「虛招」卻把高難度樂句輕易應付,犧牲了的是樂曲的實在與沉重感,讓一部本來洋溢濃稠調子的作品變得相對輕盈。她在音樂節中的「拉三」將以何種面貌呈現?教人拭目以待。
王羽佳另一唱片收錄了拉克曼尼諾夫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及柏格里尼主題狂想曲(與阿巴度指揮馬勒室內樂團合作於二零一零年)。正如她在「拉三」中的表現,「拉二」演繹亦偏向沉穩、內斂,相信王羽佳欲投入較多個人對此作的理解,也更注重表達曲中的柔弱美感,可惜在需求強音的段落,她的琴音也總像放不開,主導性稍弱。但無論如何,樂曲整體流動性頗佳,主奏造句亦十分優美。真正能體現她個人技巧與風格特質的,是柏格里尼主題狂想曲,其靈巧指法在第二段變奏已奔放地揮灑,第四變奏更可以動若脫兔來形容。阿巴度力求與王羽佳的演繹同步,彼此在風格上的吻合,達到如魚得水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