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煒浩稱新城A區公屋會採用預製件興建 助業界考取各類專業認證

 【特訊】建設發展辦公室主任林煒浩就立法會梁孫旭議員所提書面質詢答覆如下:

 一、本辦公室正進行新城A區B1地段的公屋項目的前期研究並作為試點工程項目,計劃採用包含預製件即質詢中指的組裝合成建築方法進行項目的興建,以達致提升建築項目的施工品質、減少地盤現場的環境污染、提高項目的施工效率等目的.有關研究預計二0二0年完成。

 二、三勞工事務局表示,為配合建築業未來發展及勞動市場需求,該局會繼續積極透過區域合作,並結合企業、工商社團,專業機構以及政府部門等社會夥伴力量,為建築業開辦各類職業培訓課程及技能測試,包括電子、電氣、電工、焊工、製冷、電梯維護、塗裝檢驗、各類重型機械操作、樓宇滲漏水檢測、設施維護技術等,由於當中不少課程設有證照考試,故該局會致力協助澳門居民考取澳門、國家或國際的技能證照,以提升就競爭力,促進勞動力向上或橫向流動。

 同時,該局亦會加強與大灣區有關技師學院、高技能人才培訓中心、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等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的交流和合作,協助澳門居民在大灣區城市參加有關建築業工種的技能培訓,以及考取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能力證書,以促進澳門建築業及其從業員職業生産之可持發展。」

 梁孫旭書面質詢內容如下:

 隨著本澳社會的急速發展,過去十多年來,無數大型基建工程、酒店、住宅等項目相繼動工和落成,本澳的建築業也迎來新的發展階段。然而,本澳的建築業無論在技術、創新和人才培訓方面,仍較相鄰近地區滯後。

 參考香港的經驗,政府透過建造業議會和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持續鼓勵業界使用創新建築方法及新科技。正如,近年積極引入國際盛行的建築資訊模擬(BIM)和「組裝合成」建築法(MiC)。在「軟件」應用上,自二0一八年起,香港政府將價值超過三千萬元的基本工程項目,由設計至施工階段,都必須採用BIM技術,而基金會資助業界引入BIM軟件及訓練。比如,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正是以BIM技術興建,設計團隊來自世界各地,各部份的設計顧問只需各自把負責部份放上平台組合,不用聚在一起,大大提升效率。另外,推廣「組裝合成」建築法,以「先裝後嵌」形式加快興建樓宇,組件由工場製造,從而減省現場施工工序,不僅提高建造質素和管理,更能有效地處理建築廢料、減少灰塵和噪音,促進環保,同時也可以改善工作環境及工地安全,減低工作的危險性。現時已有多個發達地區推行「組裝合成」建築法,成功的實例,比如北京雄安新區市民服務中心、新加坡樟宜機場皇冠假日酒店等,香港政府更推出「組裝合成」建築法先導計劃,香港大學黃竹坑學生宿舍正是成功試點之一。

 本澳近年積極推動科技創新,但實際在社會應用方面仍然比較少。未來本澳將有大量的公共工程陸續上馬,包括澳氹第四、第五通道、輕軌工程、新城A區的公屋等項目興建等等,將為澳門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政府應盡快制定長遠的建築業發展政策,積極引入國際的新技術、新思維,並加緊培訓本地人才,提升本地企業及從業員的技術能力,推動建築產業升級。

 為此,他向當局提出以下質詢:

 一、社會長年批評政府興建公共房屋速度緩慢,偉龍馬路、新城A區的公屋項目興建在即,政府會否引入「組裝合成」建築法等新技術,並以公屋項目作為先導計劃的試點,以提升工程效率及質量?

 二、為促進本地建築界發展並向國際水平接軌,政府有何計劃向業界推廣模擬(BIM)、「組裝合成」建築法(MiC)等技術的應用?會否研究相應法律和政策配套支持?

 三、科技一日千里,建築業的發展必須與時俱進。參考香港經驗,建造業議會持續向業界普及創新科技,更有完善的人才培訓機制。請問當局,如何為建造業制定長遠的發展規劃和培訓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