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良冀新屆政府完善醫療工作
【專訪】街總副理事長陳家良表示,街總的調查顯示,民間對特區政府二十年來在醫療方面的努力基本滿意,希望新一屆政府在縮短看病輪候期、增加醫護人員等方面加大力度。
陳家良表示,街總所進行的一項的調查顯示,民間對特區政府二十年來在醫療方面的努力基本滿意,尤其是初級護理方面。但民間也提出希望新一屆特區政府加予改善或完善的幾方面建議:一是增加醫護人員數量,令醫護人員數量與人口總量的比例不低於鄰近地區;二是縮短看病輪候期尤其是長者專科的輪候期,澳門人口老齡化已呈現,盼新一屆特區政府想辦法縮短長者看病輪候期;三是增強離島醫療服務機構,目前,澳門半島有擁有澳門絕大多數的衛生中心、醫療站,按人口比例就顯得離島區醫療設施明顯不足,加上時常有強颱風襲擊澳門,令強颱風下的離島民眾的急病就醫遭遇一定困難,希望新一屆特區政府抓緊離島綜合醫療體的建設,盡快投入服務;四是研究民間醫療機構、人力資源加入初級醫療護理的問題,包括考慮對民間醫護人員進行進入公營機構的開考、民間醫療機構分流所在區域衛生中心輪候看病者的可行性。
據了解,不少居民對公營系統的醫護人員的工作態度、服務質素大多感滿意,但也有不少人抱怨看病輪候期不斷被延長。過去五年來,北區長者看病輪候期從當時三、四個月延長至目前的七、八個月。但北區的民間醫療機構也不少,如祐漢區個體醫生就有十名或以上,坊間期盼能探討民間醫療機構分流衛生中心輪候看病者的可行性。
據聯合國資料:二零一六底,護士比例最高國家是瑞士十七點九/每千人(醫生四名);香港每千人有醫生一點九名、護士七點一名;日本每千人有醫生二點五名、護士十一點六名:經合組織成員國平均每千人有醫生三點四名、護士九名;廣州每千人有醫生三點六名、護士五點四名;二零一八年澳門(統計普查局資訊)每千人有醫生二點六名、護士三點七名。澳門人均GDP與瑞士相若,但醫護人員數量卻相差懸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