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強制申報疾病個案3828例 流感佔3505例環比增逾兩倍

 【特訊】為持續監測傳染病在澳門的流行趨勢,並制定適切的防控措施,衛生局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及《傳染病強制申報機制》的規定,要求公共或私人醫療機構的負責人、首次診斷醫生、填寫死亡證明書的醫生,以及實驗室診斷技術人員,在法定時間內向衛生局申報傳染病個案。目前,澳門共有45類疾病需強制申報。

 2025年10月,衛生局共記錄了3,828例強制申報疾病個案。其中,病例數最多的前三類疾病分別為流行性感冒(3,505例)、腸病毒感染(202例)、猩紅熱(25例),而較前一個月變化較明顯的疾病分別為流行性感冒(增加226.7%)及腸病毒感染(增加92.4%)及猩紅熱(增加25.0%)。

 流行性感冒:10月份共接獲3,505例流行性感冒病例申報,較去年同月的88例明顯上升,較前一個月的1,073例增加226.7%。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全年皆可發生,常見於冬春季(1至3月)和夏季(6至8月),而本澳最常見的流感類型為甲型流感(H1N1及H3N2)及乙型流感。

 腸病毒感染:10月份共接獲202例腸病毒感染病例申報,較去年同月的142例增加42.3%,較前一個月的105例增加92.4%。腸病毒感染可由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EV71型腸病毒等引起,世界各地全年均有發生,一般以夏季高發,可引致多種疾病,比較輕微和常見的有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峽炎,亦可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如心肌炎、無菌性腦膜炎等。腸病毒感染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的兒童。潛伏期為3至7日。

 猩紅熱:10月份共接獲25例猩紅熱病例申報,較去年同月的53例減少52.8%,較前一個月的20例增加25.0%。

 登革熱及基孔肯雅熱:10月份共接獲12例輸入登革熱病例申報,17例基孔肯雅熱病例申報(3例本地和14例輸入病例)。登革熱及基孔肯雅熱都是通過白紋伊蚊或埃及伊蚊傳播的傳染病,其症狀、傳播途徑、預防控制方法類似。登革熱潛伏期一般為4至7日,發病時可有發熱、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及出疹等症狀,若發展為重症會有出血、休克等表現;而基孔肯雅熱潛伏期一般為3至7天,主要表現為發熱、嚴重關節痛和出疹,多為輕症並持續數天,重症及死亡病例較少見,但關節痛可嚴重到影響個人活動並持續數周至數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