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署婦聯聯講食安知識
【特訊】為提高社會及公眾對食品安全的認知,市政署與婦聯總會於日前舉辦「食品中常見的殘留物」講座,由婦聯副服務總監何嘉欣主持、市政署食品安全廳風險傳達處技術員李淑賢主講。主辦方希望透過講座推廣「齊盡責,減風險,食品安全,食得安心」的理念,倡導政府、業界、市民三方合作的重要性,同時教育市民保障食品安全和關注食安訊息。
講座在婦聯大廈二樓禮堂舉行,吸引逾百名婦女工作者出席。何嘉欣指出,食品安全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關乎每個人的身體健康,婦聯未來會加強與市政署的合作,並會透過舉辦各類型的講座及活動,以及進行社區宣傳教育,提升市民的食安和衛生意識,及向其灌輸購買食品的正確觀念和知識,盡量選擇信譽良好的商舖,認清網購和無牌食品的風險,避免購買及食用來歷不明的食品,真正做到「食得安心又放心」。
李淑賢介紹了農產品或肉品中常見的殘留物,如農藥、獸藥和瘦肉精等,以及其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影響。並指出,本澳屠房對所有進口豬隻實施強制宰前檢驗,確保市場上所售賣的豬肉符合食用安全;一旦農、禽產品被驗出含超過安全標準的農藥或獸藥殘留量時,政府會將存疑的食品立刻下架及回收。她又介紹降低攝入食品殘留物的方法,包括到信譽良好的店舖選購新鮮和衛生的豬肉,和不光顧無牌小販購買未經檢疫的豬肉,減少攝入瘦肉精的機會,並教導正確清洗蔬菜的方式,包括放置、洗滌、烹調和去皮,以減少殘留的農藥。她也指出「超標」不等同「即時危害」,需進一步評估,並客觀、理性地分析各項因素,包括進食頻次、進食量多寡和超標物質的危害性。
李淑賢表示,「食品安全標準」為本澳食品安全的執法指標,當發現不符合食安標準的情況,當局會即時向相關進口商、零售單位等發出食品預警,發出新聞稿通知市民和業界,並持續於市面各零售點進行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