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I號文物逾16萬件

 【新華社廣州三月二十日電】(記者鄧瑞璇)記者二十日從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了解到,「南海I號」船貨清理進入尾聲,清理的船載文物已達十四萬餘件,預計文物總量將超過十六萬件。

 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南海I號」考古領隊崔勇介紹,此前「南海I號」的發掘工作以提取船內文物為主,目前船貨清理進入尾聲。「截至二0一八年,我們發掘的文物數量是十四萬三千多件。從目前看,剩下的預估還有一兩萬件,集中在後部幾個船艙,總數可能會超過十六萬件。」

 考古人員介紹,由於目前大部份發掘已經到船底,船體下部保存較好,立體上確認了船體的整體打撈成功。

 船貨清理過程中發現的文物數量和種類非常豐富。清理出的船載文物包括大量瓷器、鐵器、錢幣,還有部份金銀銅錫、竹木漆器以及動植物遺存等。

 崔勇表示,接下來「南海I號」將進入船體發掘和保護的階段,船體未來有望整體展示。

 八百多年前,一艘滿載貨物、活躍於海上絲綢之路的中國南宋遠洋商船在南中國海沉沒。一九八七年在廣東陽江海域,這艘木質古沉船被發現,被稱為「南海I號」。二00七年十二月,「南海I號」經整體打撈出水,之後移駐位於廣東陽江海陵島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展開水下文物「原址保護」。「南海I號」木船體殘長約二十二點一米,船體保存最大船寬約九點三五米,是目前世界上發現年代較早、船體較大、保存較完整的宋代遠洋貿易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