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佛光山曾經是荒山野嶺,人跡罕至的地方;星雲大師以佛陀慈悲的本懷,於一九六七年五月十六日開創了佛光山,在這裡開山弘法,迄今已經五十二個歲月,建造了具足僧眾修持的「僧寶」總本山、供奉佛牙舍利的「佛寶」佛陀紀念館,和研究教義培養人才的「法寶」藏經樓。如今,每日朝聖者不斷,成為人間佛教的世界聖地。
為讓澳門智障雙老家庭的成員能擴展人際關係,不被社會邊緣化,感受處處有溫情、佛陀的慈悲及星雲大師的慈悲願力,由澳門佛光協會主辦,邀請澳門弱智人士家長協進會及澳門智耆之友協進會參與「二0一九佛光山朝聖參訪團」,於本月十二日至十四日正式展開體驗佛光山之旅。
本月十二日團員們分別參訪了佛光山的主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為星雲大師親自設計,一九七五年奠基,一九八一年落成。殿門上方氣勢萬千的「大雄寶殿」四字,為張大千所題,殿內(中間)供奉釋迦牟尼佛、(右邊)藥師佛、(左邊)阿彌陀佛等三寶佛,四周仿敦煌石窟千佛洞,供奉一萬四千八百尊釋迦牟尼佛。走入殿堂,宛如置身在佛國世界,當您以虔敬的雙手奉上香花,靜默仰望佛陀慈容時,心裡煩惱如雲散去,與佛接心。
通往大雄寶殿前是一條筆直開闊的道路,地面交錯著的方塊,形如袈裟上的福田,象徵成就佛道需廣植福田,長養法身慧命,因此取名為「成佛大道」。
大悲殿是佛光山的第一座殿堂,於一九六八年由星雲大師帶領徒眾,徒手挖山、填土,艱辛整建至一九七一年落成。殿內供奉白衣觀音立像,四周環繞萬尊小型觀音聖像;從興建至今,靈感事蹟不斷,所以到殿內禮拜、求大悲水的遊客,始終絡繹不絕。
佛光緣美術館位於大雄寶殿後方,牆外是氣勢雄偉的「名家百人碑牆」,牆內有大師的一筆字,是佛教藝術之美的寧靜空間,也是來山遊客必訪景點。
大佛城以四百八十尊接引佛環繞著接引大佛,大佛全長一百二十餘尺,為東南亞之最高佛像,全身呈金黃色,猶如一佛出世,千佛護持般的肅穆。如諸佛菩薩「願將雙手常垂下,撫得人心一樣平。」,故佛光山塑造大佛,也是本著垂慈接引的慈心悲願。
地藏殿位於佛光山東山,沿著大佛城龍亭而下,見到八十二尊地藏菩薩立像即是。殿內供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大願地藏王菩薩,並有地藏菩薩中型佛像七百五十尊,小型一千五百尊,舉目所見皆有佛像,此是佛光山各殿堂之特色,殿外有一口「幸福鐘」,供遊客叩鐘祈福。
體驗抄經修行,集中精神。一個人集中精神後,就不容易受外界所動搖,進而能斷除各種雜念,使心境清淨平和,由一心一念轉爲無心,達到一心不亂的境界。能一心不亂,則無論做任何事,必然能發揮無限潛力,同時我執及因我執所生的煩惱,也能一一除盡。因此,用心抄經就是在一筆一畫中當下醒悟,反覆地體驗「禪定」,並藉此逐漸地接近佛。
最後,我們來到坐落在佛光山最高山嶺峨嵋金頂的普賢殿,殿內供奉普賢菩薩,殿外照壁有星雲大師題名的「棲霞禪苑」,是為紀念祖庭攝山棲霞寺,分燈於寶島台灣而設的。因星雲大師求學、受戒都在南京棲霞山,為飲水思源,逐把棲霞山分燈到台灣,也讓棲霞香火不斷。
澳門禪淨中心主持覺仁法師鼓勵大家用心體驗每個殿堂的莊嚴及觀賞佛光山的一草一木,享受心靈深處的聲音,與佛接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