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內會引入重型車的充電位 擬以填海方式處理建築廢料

 【專訪】一連兩日的運輸工務範疇施政方針辯論會,環保議題被多名議員關注。包括建築癈料、排污減塑,汽車排放等。

 環保局局長譚偉文在回應時表示,長遠會與政策研究及區域發展局溝通,未來亦會在本澳所管轄的八十五平方公里海域內,研究以填海的方式來處理建築廢料的問題。他重申,建築廢料堆填區的環保問題嚴重,當局已對堆填區進行土質改良,並減少運往堆填區的建築廢料。當局亦提出兩項措施,其中包括在新城E1區撥地三萬三千平方米土地,用作新建築廢料堆填區,另外亦會有十萬平方米土地用作存放優質的建築廢料,經過篩選後會用作新城D區的填海工程用料。相信可以藉此爭取時間,未來會透過區域合作方式處理建築廢料。

 關於減塑方面,譚偉文表示,局方已透過博監局與博企合作,做好環保工作,例如在減塑方面,已有博企不再向市民旅客派發膠樽裝水,改為使用水杯,這是好開始,會持續推動有關工作。

 他又稱,環保局在去年已接收全部沿岸水質監測工作,將再擴展工作內容,正展開本澳排污口有否微塑膠的檢測研究。在廚餘回收計劃方面,今年參與計劃的中小型店舖已有三十二間,有信心明年數量可再增加。

 就政府收緊進口汽車尾氣排放標準,其中,輕型汽車須符合歐盟六期標準,柴油車採用歐盟五期標準。譚偉文表示,柴油車採用歐盟五期標準是考慮到車輛供應和本澳維修技術,局方已委託機構研究,適時把進口柴油車的尾氣排放標準提升至歐盟六期。

 另外,關於天然氣及電動車問題,譚偉文表示,跨部門小組推動汽車充電位,今年底將增至一百七十二個,明年增至二百一十個,短期內還會引入重型車的充電位,同時希望推動旅遊業界使用電動旅遊巴。

 能源業發展辦公室主任許志樑稱,本澳仍未出現天然氣加注站,主要原因是涉及批地問題,他稱,本澳土地珍貴,政府在批地上需考慮輕重緩急。專營公司已承諾若有相關批地,可於一年內完成天然氣加注站。

 交通事務局局長林衍新補充稱,現時全澳已有一百部天然氣巴士,其中六十九部是公共巴士,但由於未有天然氣加注站,相信難以達到五年發展規劃提出的一百二十部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