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十一月二十三日電】(作者謝夢圓)「飼料俠」關立廷的行蹤常常牽動著大陸水晶蝦玩家的神經。每月,這位台灣「九零後」都會往返滬台一趟。在回滬航班上,整整十公斤的水晶蝦飼料,是他雷打不動的隨身物件。這批飛越海峽的「硬通貨」總是供不應求。
關立廷笑眯眯地讓人叫他「阿關」。他自信調侃:「在上海水晶蝦圈,阿關可是數一數二的玩家。」
其實,阿關的「蝦齡」並不長。二00四年,剛上小學的他跟隨父母從台灣遷居上海。陌生的環境和迥異的課業要求讓他一度焦頭爛額,無暇顧及養魚蝦的愛好。大學時,他攻讀環境景觀設計專業,再度錯過心儀的水產養殖專業,直到近幾年才重拾愛好,在工作之餘養殖水晶蝦。
追夢之旅並非一帆風順,由於缺乏養殖經驗,阿關的第一缸魚蝦很快全軍覆沒。不甘心的他從此潛心鑽研,不僅遍覽網絡教程,更是主動登門討教,拜訪上海和台灣兩地水晶蝦圈的資深玩家。
「曾經全球觀賞蝦出口量最大的地區是台灣。」求學過程中,阿關無意間發現水晶蝦竟然是「台灣之光」,「台灣水晶蝦養殖起步早、專業性強,品質在全球名列前茅」。
被譽為「蝦中之王」的水晶蝦,具有較高觀賞性與市場價值。該蝦體長不足兩厘米,但優質品種單隻可售數千元人民幣,在東北、京津與台灣地區已形成較成熟的產業生態。
去年,阿關在上海建立起水晶蝦工作室,創業僅一年,他培育的蝦品在圈中已小有名氣,吸引上海及周邊、新疆、黑龍江甚至俄羅斯的玩家聞訊而來。阿關的經營秘訣在於只做高端線,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稀有品種繁殖上。
另一張助他登頂「滬上蝦圈」的王牌,就是他從台灣背回的精品蝦飼料。然而,因進貨不便、備貨不足,他的飼料生意規模始終有限,朋友建議他分析台灣蝦飼料,自己配製售賣,但阿關表示:「我就是要把台灣原裝產品帶來。」
原來,這一包包飼料中藏著阿關的「私心」和初衷:以水晶蝦為紐帶,聯結兩岸情誼。「要是台灣人沒大陸朋友、沒利益關係,或許就不會在意這邊的感受。」他認為,水晶蝦產業正是增進理解的載體,回台灣進貨時,他也愛聊起上海的煙火日常,讓從未踏足大陸的台灣人,透過鮮活的生活片段,感知對岸風光。
這份「以蝦會友」的心意,正在悄悄生長。不久前,阿關舉辦了一場兩岸水晶蝦交流展會,把分散各地的玩家聚到一起,聊養殖、話家常。不過,這只是起點,他還在醞釀更大的計劃:「等時機成熟,想請台灣的養殖前輩來展會講課;我以後還想組個『水晶蝦旅遊團』,帶台灣玩家逛大陸景點。」
最近,阿關「搗鼓」起了廣東原生蝦。他俯身觀察著水中游動的小蝦,「別看它不起眼,現在那些色彩斑斕的品種,都是從這個原種演變而來的。」
這場景讓阿關想起在台灣眷村的童年。鄰居們操著河南、上海、四川等地方言交流;一到傍晚,飄出各家的飯菜香。「就像這缸原生蝦,看似形態各異,卻源於同一支血脈。」阿關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