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十一月十一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張明臻)二零二五年「雙十一」來襲,隨著近年內地跨境電商搶攤香港市場,本地零售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變革。中通社記者觀察發現,今年「雙十一」突破傳統「價格戰」框架,朝著全渠道體驗、極速物流、無界零售等方向演進,新趨勢正在香港加速成形。
官方專頁主動對接雙十一
受北上消費、電商搶佔市場影響,香港零售有明顯下滑,商家必須搶佔「雙十一」的消費節點,主動、直接「搶奪」本地顧客;同時也象徵著「內地電商節」,正變成華語消費文化輸出的象徵。
儘管不斷被線上平台衝擊,但香港市民、遊客仍願意到線下逛逛,或到品牌獨立官網買單,這與內地幾乎被大平台電商壟斷完全不同。
今年,很多品牌都在各自獨立網頁開展「雙十一」優惠。Cotton on HK、Adidas、UGG等品牌都設置「雙十一」專頁入口,價格直降、免運門檻,更加簡潔明了的呈現,免去消費者自己做算術題。
全渠道融合、無界零售成為主流
各品牌香港店設置線上平台與線下實體店深度聯動,不少品牌線上購買、線下自提,可再額外獲得折扣及附贈小禮品;若在線下購物,則可免費送貨到家。
此外,超市、旅遊平台、甚至網上銀行等都全面參與到「雙十一」活動中,作出不同力度的優惠。旅遊平台Trip.com、Klook、Agoda等開展雙十一訂機票、酒店優惠,推出跨境交通與住宿套餐預售。惠康、百佳、屈臣氏等則開展送代金券、打折等優惠,吸引顧客消費。
內地電商平台加強本地化服務,設立香港專屬頁面,提供粵語客服和港幣結算。退貨流程簡化,設立本地集運點方便退換。熱門商品擴展至港人北上消費青睞品類,如特色食品和新興家電。
物流效率再上台階,大灣區倉儲協同效應顯現,通過前置倉儲和便捷通關,實現部份訂單隔日達。本地電商則強化即時配送優勢,推出快閃促銷頻道,主打當日送達服務。
香港市民梁先生認為,內地三大平台各自專攻領域有所不同,「淘寶現在專攻傢俬並開線下店,京東想在香港推生鮮服務,拼多多則主打無門檻送貨上門。」另外,很多香港的長者原來從不用電商平台,但在攻勢下,已經開始想用網上平台購買。
今年「雙十一」香港市場呈現出全渠道整合深化、跨境便利性提升、支付物流創新迭出等顯著特點。消費者享受到了更便捷、多元的購物體驗,而商家競爭也從價格層面擴展到服務質量、消費體驗和價值觀共鳴等全方位維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