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騷小話兒)五年之後,我們有甚麼改變?   喬捷

自從完全解封以後,對旅行的渴望非常大,只要有機會就想出門,去哪裏都好,也沒有像以前那樣精心安排。感覺一年下來大旅行就有四五次,平日週末就開車在廣東玩。那段只能往往北走的日子,去珠海、中山、佛山、廣州玩已經成為常態,去年「深中通道」開了以後,我也發現光是一個深圳就足夠玩一年半載。

一個廣東那麼多城市和鄉村,加上和內地多了交流,有了聯繫網和朋友,這些地方漸漸就會成為自己生活的其中一部分。那些地方不是家,但因為有朋友在,所以會成為心的勾留處,定時就會想去走走看看。有點像我們在外讀過書的國家和城市一樣,有特別感情。

去北京的機會多了,去學習的機會多了。這個和疫情有沒有關係我不敢說,但港澳兩個特區的大形勢也是這樣,不管喜歡不喜歡都好,瞭解國情融入國家發展,就是這個時代的強音。好奇心以及工作的需要,都讓我在裏面收穫了很多。認真去瞭解神州大地,其實是真的會感覺中國相較於很多國家都要穩健和安全。前陣子去過歐洲旅行,更讓我深信人類社會的黑暗面,放到任何地方都一樣,但就社會運作的模式來說,中國那一套已經是相對可以照顧到弱勢。

我作為一個寫作者的自我期許,還是希望點出更多社會不好的一面,希望有人願意去改變,使更多人受惠、被關注。這一點疫情沒有改變我,雖然它讓我因為腦霧發生過交通意外,但也不過是爛了車虧了錢,人反倒是清醒了。後面我做了很多和寫作無關的事,但自感都是有意義的。我也變得比以前更外向,更願意參與群體活動。總覺得比起作家以及我的作品,我現在比以前更強烈的希望是成為生活的藝術家,不管將來的日子如何,我還是會努力讓自己一直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我要一直感覺快樂,並讓其他和我在一起的人感到人可以活得快樂,值得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地方,追尋快樂。

疫情那段太苦了,苦到我好像已經忘記了一切,只想用快樂裝滿陪我繼續往後人生的大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