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健稱政府所有部門已使用「公務通」 共處理工作逾百五萬次

 【特訊】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昨日探討電子政務。

 出席節目的行政公職局副局長陳子健表示,去年(二0二四年)九月電子政務相關法規修法至今,「一戶通」和「商社通」共推出一百六十項電子服務,分別有六十七萬及兩萬用戶,各提供四百八十項及一百八十項服務及功能,更方便大眾快捷獲取政府服務;最普及使用的功能有「我的健康」有四百萬人使用、「我的車輛」有八成車輛登記、「我的通關」有一千五百萬人次使用,一般行政服務亦達九十萬次使用。他稱,政府所有部門已使用「公務通」,共處理工作逾一百五十萬次,收發逾一百六十萬份電子公函。政府積極推動電子政務線上線下融合,包括設置二十四小時自助服務中心及自助服務設施,部署智取易智能文件櫃,務求無缺位服務社會上各使用群體。

 法務局副局長盧瑞祥稱,今年在「一戶通」及「商社通」推出多項服務,包括自然人商業企業主的首次登記及註銷登記、查名紙、公司設立、變更地址、註銷不動產及汽車的抵押登記的全程電子化服務,年底將推出買賣不動產登記及抵押登記等物業登記申請的電子化服務。

 身份證明局副局長陳婉麗回應聽眾意見時稱,部份私營機構仍未能使用電子身份,是因為要有關機構開發技術,再與當局溝通搭建服務。她稱現時接受電子身份的公共及私營機構逾九百間,包括五十六個公共部門、十二個私營機構、逾五百六十間醫療機構及三百間教育機構,分別可用於網上辦回鄉證、醫療券使用、持續進修課程報讀簽到等,亦可在銀行、電信商、公用服務應用電子身份,使用量近七十萬人次。

 陳子健回應意見時稱,有部份手機鏡頭內置美顏功能影響臉容識別,要手動關閉,當局亦免去六十五歲以上人士臉容識別時需眨眼的規定;陳子健稱臉容識別的優化上要考慮安全性,現時AI(人工智能)技術高,不能貿然降低安全系數,當局亦因應技術不斷更新加強保護。

 另外,市政署委員杜淑儀介紹「市政在線」情況時稱,至上月(十月)接到逾八萬宗個案,當中有逾九成七個案能在二十四小時完成初覆,有逾八成八在七天內完成跟進,如未能在七天內完成的個案,署方亦會回覆預計完成處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