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岡石窟第一、二窟封閉 將開展考古報告編寫
【中新社大同十一月四日電】(記者胡健)記者四日從山西大同雲岡研究院獲悉,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第一窟和第二窟將封閉至二0二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其間,將核對考古報告文字、補拍照片、修改測圖等。
第一、二窟是雲岡石窟最東端的洞窟,為一組雙窟,開鑿於公元四百七十一年至四百九十四年,兩窟外壁東西兩側各殘存一座單層方形佛塔。據考證,在遼代以前,第一、二窟窟前曾建護國寺,為雲岡十寺之一,明清號曰「石鼓寒泉」,屬「雲中八景」之一。
第一窟俗稱「石鼓洞」,外壁明窗東側保留了清代朱廷翰題刻的《遊雲岡石佛寺》詩句。洞窟平面呈長方形,中央方塔為仿木構屋頂塔檐,分上下兩層。門拱頂部雕刻二龍纏繞,這種雕刻在門拱上的雌雄雙龍造型,體現了佛教的護法思想,在雲岡石窟中獨此一例。
第二窟俗稱「寒泉洞」,因其北壁西端常年有細泉流出。洞窟四壁分層分段佈局,最上層雕刻天宮伎樂列龕,龕內的伎樂天人手持篳篥、琵琶、琴、排簫等各種樂器呈演奏狀。東壁下層雕刻太子「箭射鐵鼓」佛傳故事,描述了釋迦牟尼為太子時與他人張弓射箭比武的場面。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大同西十六公里的武周山麓,始建於北魏時期,現存主要洞窟四十五個,共計一千一百多個小龕,大小造像五萬九千餘尊,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二00一年,雲岡石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