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25歐亞經濟論壇在陜西西安舉辦。來自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俄羅斯、西班牙、英國、印度尼西亞等40個國家的政商學界代表共聚一堂,圍繞產能合作、規則共建、人文交融、科技創新、協同治理等五大主題展開深入對話交流。
歐亞經濟論壇是經中國國務院批准成立,以上海合作組織國家為主體,面向廣大歐亞地區的高層次、開放性國際會議,發起於2005年,每兩年舉辦一屆。20年來,論壇吸引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上萬名政商學界代表,簽署協議與備忘錄200餘項,推動能源、金融、交通、人文等領域大批重點項目落地。
本屆論壇上,與會各方一致認為,要加大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綠色低碳發展、貿易投資、產能合作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增進互信,凝聚發展共識,為推進地區現代化建設注入新動能。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在歐亞地區累計發放貸款超1500億美元,涉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國際產能合作、社會民生改善等重點領域,其中中歐商貿物流園智慧倉、中國-中亞天然氣管線、哈薩克斯坦齊姆肯特煉油廠改造、烏茲別克斯坦公交車採購等項目,有力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作為本屆論壇成果之一,《共建「一帶一路」之歐亞經濟觀察》報告正式發佈。該報告闡述了歐亞大陸的戰略地位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意義,並指出儘管面臨挑戰,歐亞經濟展現出韌性,保持溫和增長,區域一體化機制如歐亞經濟聯盟、上海合作組織等發揮了關鍵作用。報告還系統梳理了共建「一帶一路」視角下歐亞經濟合作的豐碩成果。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研究所所長李自國說,「一帶一路」倡議撬動了地區的聯通,把中亞地區從歐亞大陸的腹地變成歐亞大陸的重要交通樞紐。現在中國與中亞三個鄰國有11個口岸,中國與中亞開通了62條跨境公路和鐵路。「全球化發展的大勢不可阻擋,地區間相互依存的趨勢不會改變。」
哈薩克斯坦「塔拉普」應用研究中心創始人、首席經濟學家拉希姆·奧沙克巴耶夫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多年來,中哈各個領域的合作更加緊密。中國為眾多共建國家創造了非常好的條件,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從願景到現實。像許多國家一樣,哈薩克斯坦是各項合作的受益方。」
2025歐亞經濟論壇還為歐亞青年搭建起對話交流的平台,歐亞多地青年精英與專家學者圍繞「攜手共創 數字未來」的主題,共商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中哈友誼大使、哈薩克斯坦EREN公司董事長阿麗努爾·金恩斯表示:「青年是未來歐亞發展的希望。我們要為整個區域的發展負責,青年的活力、創新力與開放思維將決定歐亞合作的未來方向。」
論壇舉辦期間,與會專家對歐亞區域未來合作發展發表建議。「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強互聯互通,在提升物流能力的同時,改善數字網絡服務,讓合作更加緊密。」拉希姆·奧沙克巴耶夫說,「未來我們應響應中國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議,堅持多邊主義原則,維護全球南方利益,縮小發展差距,一起共享和平,共享繁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