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個鳥類瀕危物種種群 數量實現穩定增長
【新華社濟南十月二十三日電】(記者李志浩)記者二十三日從正在山東東營召開的二0二五中日韓澳候鳥保護工作組會議上獲悉,中國鳥類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白鶴、青頭潛鴨、黑嘴鷗、中華鳳頭燕鷗、朱鹮等多個瀕危物種種群數量實現穩定增長,棲息地生態系統健康狀況持續改善,二0二四年、二0二五年同步監測越冬水鳥數量連創歷史調查監測新高。
記者從會上獲悉,近年來,中國政府持續加大鳥類保護力度,國家重點保護鳥類達到三百九十四種,「三有」(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鳥類達到一千零二十八種,受保護鳥類種數擴大近百分之五十;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不斷推進,首批設立的五個國家公園中,三江源、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為重要候鳥繁殖地;候鳥遷飛通道保護修復和保護監測體系建設持續加強,明確一千一百四十處候鳥遷徙通道重要棲息地,對八百二十一處關鍵棲息地全面開展保護修復。
此外,中國政府連續六年開展「清風行動」,違法案件數量和違法犯罪人員數量明顯下降,鳥類等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蔓延勢頭得到有效遏制。
中國全國鳥類環志中心主任江紅星介紹,朱鹮是中國鳥類保護的標誌性成果。一九八一年僅在陜西洋縣發現七隻野生個體,瀕臨滅絕。通過就地保護、遷地繁育、野化放歸等綜合措施,其種群數量已恢復至近萬隻,分佈範圍從陜西擴展至河南、浙江、湖南、江西等地,並且幫助日本和韓國實現重新引入,成為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的成功範例。
二0二五中日韓澳候鳥保護工作組會議,于十月二十至二十四日在山東省東營市舉行。參會四國同屬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在候鳥保護領域有著長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