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地)探訪美關稅衝擊下的意大利酒莊 高婧妍 張馨文

 八月的意大利正值全國假期,但北部皮埃蒙特大區的葡萄酒商依舊忙碌。在庫內奧省拉莫拉鎮的鄉間路旁,筆者看到一串串沉甸甸的紫色葡萄掛在枝頭。這是釀造知名巴羅洛紅酒的特定葡萄品種——內比奧羅。這個名字來自意大利語「霧」,指當地秋季多霧,也指這種葡萄表皮上如霧般的白霜。再過一個多月,它們即將迎來豐收。然而,在美國關稅衝擊下,當地酒商難言喜悅。

 在多西奧·維涅蒂酒莊,國際業務負責人弗朗切斯科·達維科指著兩米多高的酒瓶堆告訴筆者,這是美國進口商預訂的約三千瓶巴羅洛紅酒。「這些酒早該發走了,但幾個月來美國關稅政策反覆不定,幾乎每個月都在變。進口商不敢冒險,只能推遲提貨,一直拖到現在。」

 意大利葡萄酒生產商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意大利向美國市場銷售價值20億歐元的葡萄酒、烈酒和醋類產品,佔該品類全球出口額近四分之一。自今年4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所謂「對等關稅」以來,意大利葡萄酒業陷入焦慮。

 幾個月裡,現實的衝擊加劇了這種焦慮。「貨品滯留,佔滿倉庫,卻沒有人支付倉儲費,」達維科無奈地說,「我們只希望情況好轉,早點把酒運出去。」

 在塞拉倫加達爾巴鎮,筆者見到了圭多·波羅酒莊的掌門人法比奧·波羅。年輕的他性格靦腆,經常在烈日下勞作讓他的皮膚曬得通紅,雙手佈滿泥土,腳上是一雙磨舊的工裝鞋。他向筆者透露,美國關稅對酒莊影響很大。「我們不得不向美國合作方讓利,把利潤壓低了大約5%,否則合作可能維持不下去。但這樣一來,我們的收益的確受損。」

 他擔憂地說:「關稅成本最終由酒莊、進口商和消費者等多方共同承擔。如果關稅繼續上漲,我們的酒在美國會越來越貴,最後可能沒人願意再買。」

 意大利葡萄酒生產商協會主席蘭貝托·弗雷斯科巴爾迪近日表示,8月美國對大多數歐盟輸美商品徵收15%的「對等關稅」生效,預計將在未來一年給行業帶來約3.17億歐元的損失。

 在拉莫拉鎮,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的遊客阿什莉·威廉姆斯對筆者說,意大利本地葡萄酒價格明顯低於美國市場,關稅只會讓美國市場上的商品更貴,對消費者來說沒有任何好處。

 在談到關稅是否會影響當地酒莊和企業策略時,拉莫拉村民宿經營者塞爾焦·貝內代托向筆者坦言,對當地酒莊來說,現在的美國市場風險極高。「若意大利企業高度依賴美國市場,將十分危險。關稅會逼著酒商尋找其他市場。」

 馬斯卡雷洛家族酒莊負責人法比奧·馬斯卡雷洛告訴筆者,目前酒莊產品僅供應私人客戶,但他也有開拓國際市場的想法。現階段的美國市場因關稅政策充滿不確定性,因此他不會優先考慮美國市場。

 葡萄採摘季即將開始,內比奧羅葡萄皮上的霜色漸濃。然而,大西洋彼岸的關稅政策如同一場霧,瀰漫在酒商心頭。何時才能「雲開霧散」,困擾著意大利葡萄酒業從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