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烏魯木齊十月十六日電】(中新社記者戴小橦)「第四次踏上新疆,我看到的不僅是山川壯闊,更是這片土地蓬勃的發展活力。」中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簡稱「外交部駐港公署」)特派員崔建春談及新疆之行時,語氣中滿是篤定。
十月十日至十六日,外交部駐港公署舉辦外國駐港領團和商界代表團赴新疆參訪活動,崔建春帶團參訪。他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分享了對推動香港與新疆協同發展、向世界講好新疆故事的思考。
崔建春與新疆的緣分,始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第一次來匆忙到連伊犁的模樣都沒記住,只住了一晚,第二天便踏上歸途。」他笑著回憶,彼時的新疆於他而言,是工作版圖裡一個模糊的坐標。
此後的兩次到訪,仍與工作緊密相連,「前三次來,多是聚焦具體事務,對新疆的整體發展感知不深。」這一次,他帶領外國駐港領團與商會代表深入參訪,視角的切換讓他對新疆有了全新認知。
崔建春坦言,如今的新疆社會安寧,「安全是發展的基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讓新疆各項工作走在正道上。」他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七十年的發展成就打下了堅實根基,未來這片土地完全有能力創造出更好的成績。
「新疆和香港都是多元文化交匯地,這是『同』;而『異』恰恰是互補的底氣。」崔建春梳理了兩地的資源稟賦──新疆有廣袤土地、豐富物產,是中國向西開放的門戶;香港有充足資金、專業服務體系和遍佈全球的國際網絡,是連接世界的橋樑。「就像樂器中的弦樂與銅管,各有特色,卻能合奏出動人旋律。」
回顧此次參訪走過的「烏魯木齊──喀什──伊寧」路線,崔建春道出背後的設計邏輯,「我們想傳遞三個核心信息:新疆是安全的,街頭巷尾滿是安穩生活的氣息;新疆是繁榮的,產業發展與民生改善齊頭並進;新疆是開放的,正以包容姿態對接世界。」
為了讓合作更加務實高效,他還暢想了「三條對接線」:先推動企業與企業精準對接,讓生意人賺到錢;再發揮商會穿針引線的作用,搭建長期合作平台;最後由政府做好保障,為合作掃清障礙。「讓合作從『紙上談兵』變成『落地生根』。」
談及組織此次參訪的初衷,崔建春說,當外國朋友親眼看到新疆的穩定與繁榮,聽到新疆民眾的真實心聲,那些謠言不攻自破,「他們會意識到,之前聽到的都是謊言,也會更勇敢地站出來反駁不實言論。」
在他看來,與其反覆解釋,不如主動邀請──「如果你覺得新疆有問題,就親自來看看,回來再發表看法。」他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國際友人親身走進新疆,感受這裡的風土人情與發展活力,讓真實的新疆故事,通過更多元的聲音傳到世界各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