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嚴懲跨境電詐集團 引台輿論高度關注

 【香港中通社十月六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施鑫岳)台灣詐騙猖獗,據外媒報道,台灣每年因語音和短信等「釣魚」詐騙而損失的金額超過新台幣五百億元,遠超日韓等地,詐騙頻發台灣民眾苦之久矣。日前大陸對緬北明家犯罪集團案的宣判迅速引發台灣社會廣泛關注。

 據報道,浙江省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九月二十九日對長期盤踞緬北果敢地區、涉嫌故意殺人、電信網絡詐騙、販毒等多項罪名的明家犯罪集團進行一審公開宣判。主犯明國平、明珍珍等十一人被判處死刑,五人被判處死緩,另有二十三人分別被處以無期徒刑至有期徒刑。法院同時判處沒收財產、驅逐出境等附加刑,徹底摧毀該犯罪集團的經濟基礎。這一判決彰顯了大陸司法機關對跨境犯罪的「零容忍」態度,形成有力震懾。

 多家台灣媒體在第一時間對判決結果進行了詳細報道。台灣「風傳媒」指出,近年來,緬北果敢成為電信詐騙重災區,不少大陸民眾財產亦遭受重大損失。為回應社會輿論與受害者求助,自二0二三年起,大陸方面持續強化國際執法協作,針對東南亞地區的電信詐騙活動開展多輪聯合打擊行動。此次對長期流竄境外的犯罪集團成員予以重判,清晰傳遞出「雖遠必究」的堅決信號。

 台灣「TVBS新聞網」等媒體進一步回溯了案件背景。報道稱,隨著此次明家犯罪集團三十九名成員依法獲刑,緬北電詐園區幾乎徹底摧毀。大陸方面打擊跨境詐騙、維護民眾財產安全的決心與成效得到充份展現。

 除了台灣媒體高度關注,台灣網友的反應也相當熱烈。在相關報道的評論區,眾多台灣網友為大陸方面堅決打擊電信詐騙、維護民眾利益的舉措點讚,同時也透露出對台灣司法面對詐騙犯罪總是「輕拿輕放」的不滿,呼籲台灣司法檢察機關也認真借鑒,打擊詐騙不手軟,如此才能對詐騙集團產生強有力震懾。

 據台媒此前報道,台灣詐騙犯罪始終居高不下,不僅涉案金額巨大,作案手法也層出不窮。過去一年全台詐騙造成的財產損失達一千二百億元,今年至今受理案件數已突破十萬件。近年來,台灣詐騙產業已形成「專業化」「全球化」的生態鏈,詐騙產業的規模化與不法所得大幅增長引發嚴重社會治安問題。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今年四月發佈的最新報告更直接點名,台灣已成為東南亞網絡詐騙的重要樞紐。

 對於台灣詐騙犯罪的沉屙痼疾始終得不到有效懲治,輿論普遍認為,其根源在於執政當局的不作為。統計顯示,台灣近幾年詐騙案的偵結起訴率僅有兩成多,多以犯罪嫌疑不足的理由不予起訴。大部份被起訴者僅為「人頭帳戶」提供者和下游「車手」,而非背後的犯罪組織和高層。就算詐騙集團嫌犯遭到判刑,超過八成犯罪者定罪在三年以下,造成犯罪收益高卻成本低的事實。

 重壓之下,民進黨當局也不得不擺出「打詐」架勢。二0二二年,民進黨當局成立「打詐」專門機構。短短一年後,又投入十三億,宣稱要將打詐行動升級,成立「打詐辦公室」。然而,台灣的詐騙犯罪始終難以有效遏制,反而「越打越多」,引起民怨。

 輿論批評,民進黨當局不顧民生福祉,一心執迷於政治鬥爭,卻拿不出任何有效政策。這種施政作風,形同政治上的「詐騙集團」。由這樣一個政黨來主導「打詐」,無異於緣木求魚,自然無法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