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集)皮勒村兩代人求學路 舒蕊
今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七十週年,央視新聞台推出系列新疆翻天覆地的變化節目。
這天,讓我難忘的舊畫面重現:在學校寄宿的塔吉克族孩子,每星期走上回家與上課之路,都是在懸崖峭壁的狹隘山路上!大人們護着孩子,在不少僅放下一隻腳的地方,小心翼翼地挪移;稍不慎,就會跌落萬丈深淵!
央視那次跟拍的視頻,是十四年前名叫皮勒村(曾叫皮里村)之事;如今展現觀眾面前的孩子上學之路,有的坐家人開的車子,有的打車──行駛在盤山公路上。攀爬懸崖的日子,是從父母口中得知。
兩代人的求學路,天壤之別!
來自內地(西藏與新疆等邊陲地區的人,把其他省市區稱為「內地」)的大學生志願者到新疆支教,而學生之中有父母是護邊員,因巡查邊境線,無法陪伴子女。這些年輕人說:「孩子的父母為國守邊,我為他們守家!」──這些樸素的語言,側面反映出中央號召沿海省市對口支援邊疆的政策,有利邊疆地區的發展。
我換床單時,見到「新疆長絨棉」的標籤,感親切;西方政客誣蔑新疆棉是「血汗棉」,真混賬!
新疆人用雙手種植棉花(如今有無人機幫手)養活自己,何謂「血汗棉」之謂?難道人人不工作,棉花可自己生長?荒謬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