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老兵彭長竹走了,在ICU病房用家屬手機(經申請)看完「九三閱兵」直播當晚,安詳辭世,享年一百零二歲。獲知消息,網友們感慨,老英雄只是歸隊匯報祖國的強大去了,甚至創作出戰友重逢暢聊盛世之場景,一句「班長,我替你們多看了八十年光景啊......昨兒個,我在病房裏瞧見咱們的軍隊了!」看得人眼眶泛紅。
共和國不會忘記。九月三日,六位老兵代表受邀登上天安門城樓觀禮,包括八路軍老戰士、華南游擊隊香港老戰士,以及國民黨抗日老兵。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大會開始前,習近平主席登上城樓,俯身與他們親切握手。升國旗環節,老兵們顫顫巍巍唱國歌、敬軍禮的畫面,瞬間令我濕了眼眶──歲月如神偷,昔日戰場上英勇殺敵的錚錚鐵漢,如今髮如雪、步蹣跚。或許,他們的雙眼早已模糊,卻努力眺望曾浴血守衛過的河山;或許,他們已不記得昔日朋友,但對同出生入死戰友的思念分毫不減;或許,他們舉箸提筆已有些困難,然國歌響起時敬軍禮的肌肉記憶今猶在……
現場觀禮是一種榮耀,對老兵群體而言更是意義非凡──在天安門見證過開國大典的百歲老兵張坪,十年前閱兵時亦作為抗戰老兵方隊一員,乘車經過天安門廣場,看習主席向他們揮手致敬;生於一九二五年的國民黨抗日老兵宋其祥,一直有個「去北京」的心願,得知將夢圓後開心得像個孩子,與習主席握手時激動地敬起軍禮;被習主席稱呼「老英雄」的羅競輝,是華南游擊隊香港老戰士,已是第三次赴京看閱兵的他直言,全體中華兒女應團結一心,攜手為祖國統一、民族復興共同奮鬥……還有更多不被大眾知道姓名的老兵,他們守在電視機前泣不成聲,為曾經的苦難、為逝去的戰友,更為今夕強大的祖國。
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老兵」二字,亦不只是身分象徵,更是一種情懷,隨着歷史洪流奔湧被刻入骨髓,為世人銘記。
「新四軍是真的好,不吃老百姓一口糧,還幫忙幹農活……」年少時常聽外婆講抗戰期間舊事,字裏行間不難窺見普通百姓對老兵戰士的感激之情。外婆與老兵宋其祥同年出生,祖籍湖北紅安(當地被譽為「中國第一將軍縣」),彼時,正值花季的女性都成了日本兵眼中的「花姑娘」,因此每每聽到日軍進村的消息,長輩們總會第一時間通知年輕女性逃走。「有一次鬼子來了,我們幾個女娃在二樓來不及跑,只能從窗戶硬跳到草垛上,再拚了命朝莊稼地深處鑽去,蹲在裏面不敢動彈。很快,莊稼地旁傳來鬼子的叫喊聲,翻來覆去找不到人的他們對着莊稼地開了好多槍……」與死神擦肩的經歷令外婆銘心刻骨,當年少不經事的我卻只當故事來聽,甚至想起高粱地裏的九兒。反倒是,外婆口中另一次逃跑經歷,令我牢牢記住了看似呆蠢的豬其實智商頗高──那次村民提前收到鬼子要進村的風聲,於是青壯年迅速結伴翻山外逃,根本來不及顧圈養的豬,結果「看到我們跑,牠也咬斷繩索跟着跑上山,我們休息,牠也在一旁休息,聰明得很!」
如今,我對外婆所講之舊事感同身受,可惜她已離開整七年,只留下零散的記憶相伴餘生。淚眼婆娑中,耳邊傳來王菲空靈的歌聲,「我也將見你未見的世界,寫你未寫的詩篇,天邊的月,心中的念,你永在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