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文化局轄下澳門藝術博物館致力推動館藏研究,將於九月二十六日晚上七時在館內演講廳舉辦「藝博館館藏研究系列講座──澳門古建築的石灣瓦脊」,特邀參與館藏研究項目的馬素梅博士主講,透過系統性研究成果發表,深入探討館藏石灣瓦脊與澳門古建築藝術的文化淵源,挖掘館藏文物與澳門文化的連結。有興趣人士可自即日至九月二十四日於一戶通的「活動報名」進行登記。
是次講座聚焦嶺南建築特有的石灣瓦脊裝飾藝術,重點研究其在普濟禪院(觀音堂)、康真君廟(康公廟)及沙梨頭永福古社土地廟等古建築的廣泛應用。講座將以上述三座廟宇為例,系統闡述石灣瓦脊的歷史意義、藝術價值及風格演變,並與藝博館的珍藏「戲劇故事人物瓦脊」進行分析對比,揭示石灣著名花盆行(或稱瓦脊行)店號「吳奇玉」在不同時期的工藝變遷與風格演進,從而建立藝博館館藏與澳門古建築之間的藝術關聯,突顯石灣瓦脊與澳門古建築藝術的文化淵源。
馬素梅博士一直致力於石灣瓦脊的研究工作,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曾任香港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助理教授,曾受邀參與香港歷史建築如青山禪院、達德公祠、大夫第等屋脊裝飾以及葉定仕故居建築裝飾研究,並著有《新田大夫第建築裝飾密碼》《屋脊上的願望》等作品。是次講座以粵語進行,適合十二歲以上藝術研究愛好者參與。公眾可於即日起至九月二十四日透過一戶通的「活動報名」(activity.mo.gov.mo/activity-h5)登記,倘報名人數多於指定名額,將以抽籤錄取;現場另設少量名額報名參與,額滿即止。
另外,以四大主題系統呈現石灣陶瓷窯火傳承的「窯韻凝珍──澳門藝術博物館藏石灣陶瓷大展」,現正於藝博館四樓展出,特別展示多件館藏石灣瓦脊和人物塑像,上述展品「戲劇故事人物瓦脊」逾七米長,標有「光緒元年」(一八七五年)紀年及「吳奇玉造」商號款識,人物塑像生動展現民間藝術特色;展場亦設多媒體環視影像呈現康公廟石灣瓦脊細節。石灣陶瓷大展展期至十月七日,開放時間為上午十時至晚上七時(晚上六時三十分後停止入場),逢周一休館,公眾假期照常開放,免費入場。展期內每逢周六、日及公眾假期下午三時設粵語公眾導賞,觀眾於社交媒體打卡分享展覽即贈全套五款珍藏卡。展覽及活動詳情可瀏覽藝博館網頁www.MAM.gov.mo及臉書專頁「澳門藝術博物館MacaoMuseumof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