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人閱己)空中走廊暢想曲  金德

 我最初聽聞「空中走廊」這個名詞的時候,還以為是懸在半空之中的觀光走廊,作為澳門的新興打卡景點。後來在新聞中才看到,原來它竟是為了達至人車分流,提升居民出行便利和安全的大型空中連廊步行設施。而且空中走廊在澳門並不是唯一,已經建成的有氹仔基馬拉斯大馬路空中走廊以及林茂塘空中走廊,而東北大馬路空中走廊則在建設之中。

 因為自己平時幾乎不需要使用,也就只知大概,直到老師讓我們到空中走廊去實地走走,完成一份地理報告時,我才第一次來到位於筷子基區的林茂塘空中走廊……

 出發前我先上網搜索資料,得知這個項目早在回歸前就已提出規劃,中間一度停滯,直至近年加快興建步伐,歷經二十九年時光,終於在去年十一月全線貫通。實地考察這天不巧是個雨天,我冒雨來到它的起點——筷子基衛生中心旁,乘坐扶手電梯即可上到走廊,走廊一眼望不到盡頭,裝飾亦十分簡單,基本上就是拼接沿途大廈的公共走廊而成。繼續往前走,第一個下橋點是在沙梨頭新街,通過行人天橋,可以抵達地面。這片走廊的地面已經被橫雨打濕,有個小伙子心急走得快,一個不小心差點滑倒。見此場景,我也放慢腳步,安全第一。經過沙梨頭北街上的天橋來到運順新邨一樓,商場重新裝修過,有些已經營業,有些還在招租,這段路上有不少轉角位都挺寬闊,若是擺些雕塑之類也許會吸引不少人來打卡吧。接著俟來到在勞校幼稚園旁邊的行人天橋,想起讀小學時經常從下面的馬路穿過,如今有了這座天橋便安全得多了。再往前走就到了信愉花園和金灣豪庭,在林茂兒童遊樂場旁邊搭電梯下來,這段歷時十多分鐘行經九百多米的空中走廊考察之行宣告結束。

 回到家後,是時候撰寫報告了,這時我發現一個問題,中間幾座連接空中走廊的行人天橋我都叫不上名字,都是上網查找資料後才知道的。因此想到,如果一座橋的名字連天天居住在這片區域的居民都無法記清,那麼又何談便利呢?一開始,我也認同以天橋所在的地理位置來命名,但沙梨頭新街、沙梨頭北街、沙梨頭海邊街,地名複雜令人傻傻分不清,於是我想到一計——不如用顏色來命名,比如紅橋、藍橋、綠橋,再分別對應塗上不同的顏色,即一目了然清晰區分,又可以為社區增添亮麗的景觀,說不定成為澳門下一個標誌建築呢!

 報告內容撰寫完畢,在報告題目名那一欄,我思考了很久,突然,我靈機一動,這麼多天馬行空的點子,不如就叫「空中走廊暢想曲」吧。迅速填上標題,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