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幾日有個有趣的經驗,為了配合紀錄片的拍攝,我走去一家咖啡店裏面「扮寫作」,就是想模仿我可能有過的寫作狀態。去咖啡店寫作,應該非常局限於我在讀大學的那幾年,往後的人生裏面,我大學本科一畢業就開始打工,基本上寫作的時間就是在下班以後,要不留在公司寫,要不就在家裏的寫字枱寫,咖啡店寫作的次數越來越少,多半就是知道要等人的時間比較長,於是就帶電腦去咖啡店,想是希望邊寫作邊等,但實際通常就變成上網看社交網站或短片。要說為甚麼會這樣,也許就是我讀大學的時代,移動上網才剛剛出現。哪怕帶手提電腦到咖啡店,本身能做的也就是寫作,播本身已下載好的歌和影片,因此,對寫作專注度的干擾本身就比較少。
當然,我真正專注於案頭寫作的時間,實際也並不多,不管是家裡還是在外面。比較深印象的,應該是頭幾次參加澳門文學獎時,在家裏書桌上確實待得比較長時間,有時還通宵。去咖啡店寫呢?則是出來工作一段時間後,我決定去讀碩士,為了完成碩士論文,跑到台灣住了幾天在酒店和咖啡店埋頭苦幹。再有也還是為了寫論文,不管是在廣州讀本科還是在澳大讀碩士,都有過在圖書館裏面一邊翻書,一邊把資料輸入到電腦去的經過。
關於寫作這件事,以往只要有人盯着我,我就寫不下去,半成品也很怕顯示於人前。到現在,我倒覺得無所謂了。導演叫我演寫作,我心想,那好吧,就順便幫自己完成今天份的專欄稿吧。就那麼盯着電腦,用鍵盤敲敲敲,開始漸漸忘記了有兩台攝錄機對着自己,也忘記了自己身在咖啡店的狀態,用十來分鐘打了一千多字,寫出讓自己尚算滿意、能講出一點道理來的作品,好像也算是刷新了我的速度紀錄。中間想着段落銜接的時候,竟還記得在鏡頭前耍帥扮沉思⋯⋯人生過半,中年人在生活裏練就的演技,大概就是這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