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八月二十四日電】(中新社記者香盧平)沙特超級杯決賽二十三日晚在香港大球場舉行。儘管當晚葡萄牙球星克.朗拿度(C朗)的進球沒有為利雅得勝利隊帶來勝利,但沙特超級杯中國香港站的賽事卻吸引逾二十五萬人次觀眾入場觀賽。C朗不僅「點燃」球迷熱情、帶火香港文旅消費,更讓這場金牌賽事「點燃」了香港盛事經濟的「引擎」。
沙特超級杯在中國香港的成功舉辦並非偶然。賽事主辦方、香港特區政府和本地文體旅業界緊密合作籌備賽事,用心營造比賽氛圍,力求做到盡善盡美。今年七月,亞洲首個以C朗為主題的博物館「CR7生活博物館」在香港尖沙咀開幕,吸引海內外球迷來港參觀。此次在港備戰期間,C朗本更親臨博物館。各方通力協作,讓海外運動員留下在香港比賽的難忘經歷,也讓市民與遊客獲得美好體驗。
金牌賽事的意義,不止於比賽的輸贏,還推動香港旅遊、體育與文化產業深度融合。球迷在球場吶喊助威的同時,商圈裡人潮湧動,餐廳延長營業,零售銷售額上漲。香港啟德體育園運營方介紹,受惠於「一浪接一浪」的盛事活動,體育園零售館今年七月銷售額較三月體育園開幕初期增長超過百分之二十。園方預計,隨著下半年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及其他國際賽事和演出陸續在體育園舉行,體育園將保持旺盛人氣。
金牌賽事更不斷擦亮香港作為國際化都市的「金字招牌」。沙特超級杯首次在東亞地區舉辦,就選擇了中國香港,說明主辦方看重的不僅是場館條件,更是香港作為中國內地和海外「超級聯繫人」的獨特地位。就在沙特超級杯決賽當天,中國香港單車總會宣佈,香港獲得二零二六年及二零二七年國際自行車運動聯盟(UCI)國家杯場地自行車賽主辦權。香港借大型賽事拓展了「朋友圈」,也展示了自身打造「體育之城」的潛力。
今夏,除了體育賽事,香港亦舉辦其他大型盛事活動。八月十九日,啟德體育園和香港體育館的演唱會,以及西九文化區的音樂劇公演等同時舉行,當晚全香港有超過十萬名觀眾走進不同場館,度過美好時光,其中約一半是旅客。八月十日,香港出入境人次突破一百三十四萬,刷新紀錄。這些數字直觀印證了盛事活動對旅遊業的拉動效應。
放眼世界,不少國際都市早已深諳「盛事經濟」的價值。澳大利亞墨爾本依託網球公開賽、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錦標賽(F1)澳大利亞大獎賽等賽事打造「體育之都」品牌,新加坡則憑藉國際會議展覽和文藝演出形成穩定客源。這些經驗表明,盛事活動不僅要數量,更要形成體系,注重品牌積累和持續運營。隨著特區政府攜手業界在場館運營、交通配套、服務細節等方面持續優化創新,文體旅深度融合發展,香港完全有條件將「盛事之都」打造成香港新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