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藝珠海報道】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八月二十日上午,珠海市檔案館、金灣區檔案館聯合三灶島侵華日軍罪證調研團隊,在珠海市金灣區市民服務中心隆重舉行「銘記歷史砥礪前行」《日軍侵華罪證史料──保科德光日記》編研資料贈閱儀式。
《日軍侵華罪證史料──保科德光日記》以日本海軍「妙高」艦信號員保科德光的個人視角,真實記錄了該艦自日本佐世保軍港出發,進犯我國華東、華南沿海城市的血腥暴行。在珠海三灶島,「妙高」艦以重炮為日軍陸戰隊登陸掃清障礙。此後,日軍長期在島上駐紮,建造航空基地,推行慘絕人寰的「三光政策」,實施奴化教育與殖民統治。
該編研資料同步收錄了《三灶島佔據作戰》《羅時雍回憶錄》等日文原稿圖照,全面還原日軍侵華罪證,為深入研究包括珠海在內的華東、華南抗戰史提供了珍貴的一手史料。
為深化區域協作,共同守護民族記憶,珠海市檔案館聯合中山、江門、陽江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檔案館,共同啟動了珠江口西岸「一區四市」檔案館紀念抗戰勝利八十周年主題系列活動。活動當天,還現場徵集接收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紀念章」「支那事變從軍記章」「解放東北紀念章」等一批抗日戰爭史料和珍貴革命歷史檔案入館;同時首次推出「珠海紅色檔案飛行棋」文創作品,巧妙將珠海「香洲兵變」「萬山海戰」等經典紅色故事,革命先驅蘇兆征、楊匏安、林偉民等紅色人物,以及承載珠海紅色記憶的重要遺址和重大歷史事件融入其中,通過寓教於樂「檔案+遊戲」的形式,助力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珠海市金灣區政協委員、三灶島侵華日軍罪證調研團隊發起人和負責人劉昌言接受媒體訪問時介紹,這份史料堪稱珠海抗戰研究的「鏡子」,保科德光這位「妙高號」重巡洋艦的軍官,用冷峻的筆觸記錄了一九三七至一九三九年間,日本海軍第九艦隊對中國沿海的狂轟濫炸。從上海外灘的硝煙到海南島的哭泣,從廈門港的廢墟到廣州城的焦土,每一頁都浸透著無辜百姓的鮮血。更令人震撼的是,日記中的時間、地點、作戰細節,與我方史料分毫不差,它不僅是珠海首份日軍手寫原始檔案,更為上海、廈門、汕頭、廣州、南寧、海南島等地的抗戰研究提供了「時空座標」。
據了解,八月二十六日,該份檔案的原件將在廣州市中山大學博物館展覽,它將與七月四日中山大學收到的一份特殊的來自德國的藏品──一本八十七年前的珍貴歷史相冊(《廢墟中的廣州》)共同展出,該相冊有三百六十五張記錄一九三八年日軍轟炸廣州的慘狀實況照片原件,此兩份珍貴史料的聯合展出,完成了日軍實施廣州大轟炸證據鏈條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