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八月二十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施鑫岳)隨著首輪「大罷免」的慘敗,台灣當局領導人賴清德政治聲望遭遇重挫,加之賴清德上台後一系列「台獨」行徑及對美策略,正使美國政界對其評價越趨負面。與此同時,在美國「對等關稅」以及要求台灣大幅提升軍費支出的強壓下,台灣社會對美國的情緒也漸從「疑美」轉向「厭美」。「疑賴」「厭美」共振,讓民進黨陷入前所未有困境。
據早前多項民調顯示,賴清德滿意度自今年五月起開始波動下降,進入7、八月後,更呈現「雪崩式」下滑。台灣TVBS民調顯示,賴清德的施政滿意度僅剩28%,不滿意度高達55%。親綠機構「台灣民意基金會」的民調裡,賴清德滿意度33.3%,不滿意度54.4%。從趨勢看,對賴清德的不滿意度穩定上升至五成以上,台灣社會形成「疑賴」氣氛。
對賴清德的懷疑聲音也在國際發酵。近期美媒披露,美國政府對賴清德當局態度明顯轉冷,呈現出疏遠態勢。過去,在對抗中國的氛圍下,「誰更支持台灣」曾是民主、共和兩黨選戰期間競爭的一大方向,且共和黨一向更熱衷藉此論證政策勝過對手。可是當白宮對賴清德欲「過境」美國本土一事拒絕時,共和黨人卻集體噤聲,已反映出其淡化「台灣牌」的傾向。
觀察發現,美方對台態度冷淡,固然與正在進行的中美貿易談判有關,特朗普政府不願用台灣問題激怒中國,讓依賴農業和輕工業的共和黨票倉遭遇巨大衝擊。
另一原因則是共和黨內近年興起一股新右翼勢力。與過去熱衷打「台灣牌」的「老右翼」不同,這股新勢力對台灣議題持淡化態度,且對民進黨明顯不滿,一方面認為賴清德的「謀獨」行徑挑釁中國,企圖將美國拖入戰爭;另一方面,民進黨長年將共和黨的支持視為理所當然,並與民主黨往來密切,諸多政治主張也相近。因而在新右翼勢力眼中,對民進黨有著本能排斥。
無獨有偶,台灣民眾對美國的信任與正面觀感也在不斷下滑,產生「疑美」現象。特朗普二度入主白宮後,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今年四月公佈的調查顯示,有15.9%受訪者認為美國是「非常不值得信任」的盟友,相較去年七月的8.2%增加近一倍;有22%認為「不值得信任」;「非常值得信任」或「值得信任」只佔23%。
而隨著美國對台課徵「20%+N」關稅、台積電赴美投資金額隨美方要求不斷攀升,以及要求台灣防務預算提升至GDP的5%等事件發生,台灣民眾反美情緒正日益高漲。
台灣學者指出,此前「大罷免」失敗已彰顯民意對民進黨當局的不滿,若關稅問題處理不當,民怨只會愈發加深。對台灣民眾而言,民進黨當局暗箱操作、無視基層困境與一味迎合美國,這些行為是緊密相連的。美國對台灣的打壓與民進黨當局的應對方式,已使「疑美」情緒升級為「厭美」。倘若民進黨當局再不正視並調整兩岸政策及對美策略,民心將加速流失。
台灣《聯合報》發文指出,民進黨當局正深陷「疑賴」與「疑美」的雙重困境。內部民意對賴清德施政滿意度和支持度嚴重下滑;美方對台政策模糊不清,把台灣視為政治與經濟的「提款機」,加緊榨取台灣利益。上述一系列事件已引發台灣社會信任危機,若後續第二輪「大罷免」及對美關稅談判再失利,無疑將加深民進黨「內外皆遭疑」的艱難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