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局殘棋  圖文/阿秀

 在鄰埠的香洲區,有個以草坪、樹木為主的海天公園,在公園靠東的一端,有一個碩大的棋盤。目測棋盤的邊寬近兩米,邊長近三米。當然,那是用之觀賞,而非讓人走棋的。

 如果沒有猜錯的話,那棋盤格子是用生鐵鑄就。地磚碎石之上,澆抺一層水泥,再鋪上共九縱十橫的棋盤。棋盤中間空隔的是楚河漢界,這也是約定俗成的,有典故的。棋子為水泥所澆鑄,如同石墩子一般,很重。只不過外表飾以仿木,粗粗看上去,仿如原木棋子。

 但凡稍愛好下象棋之人,一眼就能看出,這是一盤殘局,且是有名的七星聚會。象棋對弈分為開局、中局、殘局,到了棋子越下越少,並要決定勝負之時,就呈現殘局。據清代嘉慶六年(1801年)三樂居士所編撰的《百局象棋譜》所述,七星聚會,是中國象棋四大名局之首的經典殘局。另三局分別為蚯蚓降龍、野馬操田、千里獨行。

 七星聚會,又名七星同慶、七星拱斗、七星曜彩等。此局棋由紅黑(公園此局模子字模為紅綠)雙方各七子組成。據說,林林總總的下法,竟達三百多種。丹麥國際象棋家葛林瑞參考國際象棋的型式與記錄方法,把其下法譯為英文單行本,故在西方,此局殘棋也廣為愛好者知曉。

 下中國象棋是中國人的傳統娛樂方式之一,自古至今,代代相傳。既可用之消遣,打發時間,增進友誼,也可登上大雅之堂。棋藝精湛者,還可憑之揚名立萬,成就一番事業。海天公園擺此殘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