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八月七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梁嘉軒)為讓「老友記」們可以老有所依,香港特區政府通過各項計劃為長者提供社會服務及福利。香港中通社記者早前到香港慈善機構東華三院旗下的養老院灣玥頤庭,通過親身體驗,了解「老友記」們的院舍生活。
根據特區政府二零二四年的數據顯示,香港共有約一百七十萬的長者人口。當年的施政報告提出,將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券計劃服務券總數增加至六千張,讓更多體弱長者無須輪候即可入住自選安老院,接受政府資助的護理服務。
自今年四月一日起,護理安老宿位的院舍券面值為每月一萬六千七百六十四港元,而護養院宿位的院舍券面值為每月二萬一千六百五十七港元。此外,長者亦可輪候獲政府資助的宿位。
政策越來越完善,但不少長者依然對入住院舍有擔憂,擔心吃不慣或住不慣。記者在採訪期間,發現「老友記」們都非常滿意在灣玥頤庭的居住體驗。
在灣玥頤庭住了三年、八十九歲的邱婆婆特別滿意這里的夥食,指自己基本都會吃完每頓飯菜,還會因此而吃不下米飯。
除了吃,院內的生活也同樣多彩。九十一歲的盧伯伯說,「我們年輕的時候聽大戲、聽歌,現在幾十年過去了,就很少聽了。」因為院舍經常舉辦各種探訪活動,讓盧伯伯得以再重拾娛樂活動。
雖然住在院舍,但大部份長者也沒有陌生的感覺。盧伯伯說:「以前我在李鄭屋村住的,經常路過這裡」。盧伯伯提及的李鄭屋村,距離灣玥頤庭僅十分鐘的步行距離。「望向窗外,還是那熟悉的景色。」
灣玥頤庭署理主任江淑儀告訴中通社記者,東華三院目前在香港共運營二十五間安老院舍,一直以全人照顧為核心價值,為長者提供全面、跨專業的照顧服務,而灣玥頤庭以混合模式提供服務,共提供一百五十個宿位,包括九十個資助宿位和六十個非資助宿位,分佈在二十五個房間內,即每間房約六張床,所有房間均設有獨立洗手間及浴室。
在跨專業服務方面,江淑儀以灣玥頤庭為例,西醫、牙醫、社工、護士都會為長者提供服務。此外,他們還有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等,另外也有一些牙醫和藥劑師等。江淑儀說:「現在還有一些很受老人家歡迎的中醫服務。」
收費方面,記者從灣玥頤庭公開的收費文件上了解到,提供中度護理服務的非政府資助宿位,護理安老院收費為每月一萬六千八百港元;提供高度護理的護養院收費為每月一萬八千五百港元。政府資助宿位上,特區政府釐定的收費一般落於一千六百五十六至二千零六十港元不等。
香港正在迎接老齡化社會,近幾年政府提前部署應對策略,提出「銀髮經濟」。而在老有所依的社會呼聲下,政府以財政資助的方式,善用社會力量,也讓商業機構更願意成為老人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