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踏入高溫多雨的夏季,本澳蚊患傳播遽升。澳門目前基孔肯雅熱輸入病例總數增為六例,群力智庫副理事長梁鴻細及理事張名威期望大眾做好日常環境衛生工作的同時,當局宜加強推廣各區的病毒檢測服務;尤為重要的是,現時本澳有不少政府閒置及未開發土地、以及私人土地和地盤,這些土地若長期缺乏管理,容易成為蚊蟲鼠患的溫床,影響公共衛生及社區環境。雖則坊間時常呼籲政府做好日常對土地的除草、清潔及滅蚊蟲等工作,然而,「治標不如治本」,推動土地的合理管理、開發及利用,才能符合社會發展整體效益,以及達至高效衛生的城市管理目標。
廣東佛山由發現首宗輸入性基孔肯雅熱,到至今三周內確診病例已累計超過四千宗。因病毒是通過蚊蟲傳播,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盡可能預防蚊蟲孳生。梁鴻細及張名威認為,過往當局在保障環境清潔方面,具不俗之成效,不少居民反映社區環境衛生得到很大改善。因此,期望當局在現時極端天氣環境及蚊蟲病毒傳播高峰期,持續呼籲大眾齊心協力,自律做好日常清除垃圾、積水、除草及滅蚊工作。同時,當局日前與坊會成員一同巡查區域蚊患情況,衛生部門宜繼續積極巡查各民生區域,並加強推廣病毒檢測服務,保障大眾共享健康潔淨的社區環境。
此外,雜草叢生的空地易成為蚊蟲孳生地,增加病毒傳播風險。現時本澳存在不少這些土地,衛生情況一直為人詬病。以往當局處理的蚊蟲投訴中,閒置地及建築工地佔比超過三成。雖則當局定期對這些土地進行除草、清除垃圾及滅蚊蟲鼠患等工作,然而,因土地閒置已久,當局日常對土地的保養工作除了會增加公帑開支外,對公共衛生和社區環境始終帶來隱患。因此,在私人土地和建築地盤上,梁鴻細及張名威期望當局完善現有《公共地方總規章》法規,參考鄰近香港特區政府之《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對長期閒置且滋生蟲鼠的土地徵收附加費,並簡化政府代執行清理的法律程序;對隨意棄置垃圾及建築廢料的行為施以嚴格罰則,加強公眾衛生意識;積極與私人實體及地產發展商協作,要求圍封待開發土地並定期滅蟲,並可推動「閒置地臨時綠化」計劃,減少土地雜草及積水,整頓私人土地的衛生環境。
在政府未發展土地方面,宜提速整頓及開發土地用途,短期內宜鏟除雜草、鋪設瀝青及混凝土作初步平整處理,用作臨時公共設施如自由波地、停車場等民生用途。更重要的是,特區政府以「四大工程」建設多元經濟產業為首要施政重點,而土地資源是發展之硬性條件,故此,他們敦促當局因應經濟及社會發展,透過公眾諮詢,對區域未發展土地訂定中長線規劃,以民為本地善用閒置土地、發展社區經濟,真正發揮本澳「地盡其利」的資源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