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黑沙環涌河新街建華大廈內圍地面通道幾乎為近千輛電單車所泊滿,嚴重妨礙居民出入,且潛存火警事故逃生受困隱患,居民盼警察局、消防局等有關部門,仿傚早前監督清理大廈走火通道雜物模式,還大廈內圍正常的通道空間與安全。
建華大廈內圍空間,本是大廈居民行走或體運的空間。但卻因泊停的近千輛電單車,幾乎佔據了大部份空間,成為頗具規模的單電車泊車場。連大廈門口原本約六米寬的走道空間,也被整排車輛泊據至僅剩約一米的空間。萬一有火警發生,尤其是與泊停之電單車有關的火警,必定會造成居民逃生困難,也會令消防員扑救受阻。
居民反映,所泊停的近千輛電單車中,日間駕離者不足三成,傍晚或入夜駕返者數量亦然,現場亦見有車身灰塵覆蓋的「殭屍車」,也有「車衣」籠罩者。並且,與鄰近的海濱、金海山、裕華等類同規模大廈相比,建華大廈泊停電單車數量是其他大廈的數倍,且可用見縫插針來形容建華大廈的電單車停泊亂象。相關情況說明的可能性原因有:一是有附近工廈員工將長期不使用的電單車泊於建華;二是有建華居民改變出行模式而長期泊棄坐騎。倘將建華大廈電單車泊停管理情況與鄰近類同大廈相比,又可發現鄰近大廈設有「非本大廈居民車輛不得進入」的標示及相關閘閥。因此,鄰近大廈仍有較大空間作居民出行通道。
大廈防火安全、居民出入平安,警方與消防局有相應的監察、督察責任。建議政府有關部門效法較早前派員進入大廈督察清理走火通道的舉措,聯同大廈管理實體,進行建華大廈泊停電單車車主身份登記,非建華居民車主者勸離,同時增設相關的禁止入內標示及相關閘閥,力爭盡量減少所泊停的電單車數量。還建華大廈居民一個出入方便且火警隱患減降至最低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