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商代陶片AI拼合大賽啟動

 【記者陳藝珠海報道】7月26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上,全球首個商代陶片拼合賽──大辛莊陶片拼合AI挑戰賽正式啟動。北師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簡稱:北師港浸大;英文簡稱:BNBU)高等研究院與山東大學考古學院(文化遺產研究院)聯合發佈大辛莊H690灰坑近2萬片陶片資料,通過Kaggle平台向全球資料科學家、AI開發者及考古學者發起挑戰,共同破解海量陶片拼接難題,推動AI+考古的發展。

 此次在WAIC發佈的AI考古挑戰賽,不僅將加速技術賦能文化遺產研究,更將通過國際舞台展現中國在智慧人文領域的創新活力,促進全球學者協作,推動考古研究的數位化進程。同時挑戰賽也為青年學者提供實踐平台,推動學術、技術與社會價值的共贏。

 濟南大辛莊遺址深處,商朝人打碎的陶罐在土層中沉睡三千年。這裡曾是商王朝在東方的重要中心,其H690灰坑原為儲藏窖穴,後成為垃圾坑,堆積達14層,出土了陶片、動物骨骼及金箔殘片等。本次大賽首次向全球演算法社區開放該灰坑出土的近2萬片陶器碎片資料,包含每片陶器正反兩面超清圖像及唯一編號、出土層位、考古備註等中繼資料。

 由於埋藏環境複雜,陶片普遍存在風化、磨損、顏色失真等情況,且並非所有原始器物的碎片都能被發現,傳統人工拼對方法耗時巨大,復原率不足10%,而參賽者也將面臨巨大挑戰。

 參賽者需通過AI演算法提升陶片拼接效率與準確性,具體圍繞斷茬匹配拼合(基於邊緣幾何與紋理,推斷陶片鄰接關係)和器形三維重建(將碎片重新「拼回」完整器形)兩大核心任務設計模型。

 本次比賽,由數學、考古、電腦、人文科學領域權威專家學者擔任評委,以拼接準確度(70%)、器形完整度(15%)和解決方案報告品質與創新性(15%)作為考量標準,評出獲獎團隊。所有參賽團隊需在Kaggle提交原始程式碼及模型文檔,並授權主辦方用於學術研究及教育公益,以促進計算考古學的長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