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澳門基金會的「澳門記憶」文史網主辦之「記憶沙龍」七月公眾講座於周日(七月二十七日)順利舉行,由澳門口述歷史協會副會長甄桂芳主講「澳門電腦發展半世紀:口述歷史訪談」以及澳門特區政府前文化遺產委員李業飛主講「澳門歷史城區申遺成功的意義」。
甄桂芳主講「澳門電腦發展半世紀:口述歷史訪談」,講者透過豐富的歷史圖片和訪談資料,回顧澳門電腦的發展歷程︰從一九七九年澳門大豐銀行引進第一台電腦,到一九八0年代逐步進入政府部門和大型企業,隨著學校的電腦教育及一九九零年代互聯網興起,電腦正式「入屋」。澳門電腦發展見證了科技的巨大飛躍,這些技術的引進不僅推動了澳門的商業和學術發展,也為未來的科技進步奠定了基礎。講座中也探討未來的科技趨勢,包括量子電腦、人工智慧(AI)、多功能機器人等新技術將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
李業飛則以「澳門歷史城區申遺成功的意義」為題,講述了澳門於二00五年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歷史意義。今年適逢申遺成功二十周年,講者特別梳理各個世遺景點,探討這些中西建築在小城譜寫的文化交融傳奇,如媽祖閣與聖老楞佐堂共繪東西信仰圖景,鄭家大屋與亞婆井見證中葡生活交融。其中更有多個中國之最,如中國最早的天主教堂群,遠東首座燈塔與西式劇院等。另外,從嶺南廟宇到新古典建築,從葡萄牙炮台到基督教古墳場,澳門猶如露天建築博物館,展現了天主教和基督教在華傳播史,以及悠長的華洋文化對話歷程,彰顯「碰撞與包容」的文明奇蹟。
兩場講座吸引近百市民參與,講者與聽眾互動交流,氣氛活躍。同場還舉辦了為期三天的「好書派送」活動,吸引眾多市民到場挑選心儀書籍。中聯辦宣文部徐東杰副處長及澳門基金會活動處黃麗莎處長出席講座,澳基會黃麗莎處長表示,希望透過「記憶沙龍」和「好書派送」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澳門基金會將繼續舉辦更多類似活動,推動文化教育的發展,讓更多人了解並珍視澳門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價值。
「記憶沙龍」公眾講座將於本年八月至十月持續舉行,每月皆推出不同主題,八月份將帶來「路環回溯─清代路環島的村落」和「孤兒院與澳門社會的變遷」兩場沙龍,分別由澳門文史研究學者黃文輝和澳門青年傳媒協會副理事長蔡少民主講。報名詳情將於八月公佈。有興趣的市民請留意「澳門記憶」的最新動態,除可瀏覽網站外,還可關注「澳門記憶」的Facebook專頁、微信訂閱號、Instagram及YouTube頻道(ID:MacauMemory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