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多面睇)淺談孩子的體溫調節能力(上) 發宗
氣溫越來越熱了,雖然偶爾下午會下一場陣雨清爽一下,但更多時處在要下不下就會更顯悶熱,讓人感到更不舒服。氣候變化常讓我們這些成人感到不適,可想而知,對於孩子來說影響可能會更大,尤其是三歲以下的小孩,儘管他們感受到這些不適,但礙於表達能力和能處理的方法有限,在體溫調節能力不佳的時候,常常有可能因不舒服而哭鬧發脾氣。可見氣候對於孩子的影響,可能比我們想到的會更多,甚至是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和配合度。
當天氣變冷時,照顧者比較容易意識到孩子會受寒感冒,所以會替孩子多添衣服,但卻很容易忽略當氣溫變高時,小孩也會因為氣溫太高而出現體溫升高的情況,所以會出現輕微發燒的情況。
人體的「散熱機制」中,其中最重要的是「汗腺排汗」的機制。當排汗時,把身體的熱量帶到皮膚表面蒸發來達到調節體溫的作用。在環境乾燥時,蒸發會較容易;但若濕度很高時,排出的汗難以蒸發散熱時,我們的身體便會隨之感到不適。所以在中午時分烈日當空,氣溫悶熱下特別容易中暑。若中暑未及早處理,很容易造成意識不清和器官衰竭,必須緊急降溫治療。尤其是在濕熱的環境下,即使是在室內同樣也有中暑的風險。
大部份家庭幾乎都有裝冷氣,彷彿只要冷氣一開,外面天氣再炎熱都跟我們沒有關係,但這反而會讓我們更容易遺忘天氣對大家的影響,所以當孩子在鬧脾氣時,我們只覺得就是孩子脾氣差或性格不好,卻忽略了環境對孩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