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總是福禍相倚,喜憂參半。當全球大格局中戰火蔓延,生靈塗炭;當美國祭起關稅戰大棒打擊各個經濟體實現「美國再次偉大」;當我國不斷在極限施壓中「絕處逢生」……原來,有幸生於這個時代的中國大地,有前人為我吃飽受苦難,以血肉之軀抗禦外侮,以堅毅意志打下國家、民族復興基石,為我們和後世樹立民族脊樑,屹立世界舞台中央,迎來不可抗逆的民族復興偉業。
從這份半喜半悲中,感悟到今天我們迎上新的挑戰,只是,有了前人的血汗建設,讓我們能輕快地接過發展大棒,肩起重責,薪火相傳。其實,當中磨難要輕得多,也更能從「曙光」中看到未來。
為此,每當看到生活上的不如意,又或社會湧現的各種落差而憂心忡忡,便會聯想到這些不如意放在大環境中,只是微不足道的打擊;甚至,將之放在此時此刻,與過去通往將來的發展歷程中看,也只不過是時間長河中一段小插曲,當時間推移,當大家知悉問題癥結而共同努力化解矛盾困難以後,便會平伏這些落差,邁向大家願景。
回頭看,國家民族,澳門這個小城來到今天,又豈是「一帆風順」?每個時代,總有它的困難、挑戰;每個時代,也總有它璀璨一刻,就算是一段漫長歲煎熬人們,如果能同心協心抗擊,化解矛盾,總會雨過天青。這,也許是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年信史活下來的民族智慧,告訴大家熬過了困難,便是「另一半」大好時光的出現,才教人有無比的動力,明知今天依然「黑暗」,可是,明天、明天的明天總會有曙光。
能夠依循這套喜憂參半思維看待個人、地方、國家民族發展進程,能夠懷抱「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能半稱心」的思維激勵前行,一切,便總能在跌跌撞撞中前行,柳暗花明又一村。再回首過去,看得出更清晰的歷程,感嘆當時能具備半喜半憂的想法衝過去,才能走上所希冀道路,邁向目標又接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