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音樂界人士 在廈共譜「音創未來」
【中新社廈門七月十日電】(吳冠標)「音樂是需要不斷交流、切磋和打磨的。」在十日舉辦的海峽兩岸音樂交流季上,台灣音樂家楊慕接受採訪時表示,音樂沒有地域和時間的界限,交流合作是音樂人的心之所向。
當天,第十七屆海峽論壇.海峽兩岸音樂交流季在廈門集美開幕。活動以「鷺遇同聲音創未來」為主題,兩岸音樂界人士近二百人參加,設置主旨論壇、行業研討會、「華燦之夜」音樂晚會、音樂市集等內容。
台灣東吳大學音樂學系客座教授孫清吉,投身音樂教學工作已有數十載。近二十年,他經常帶領台灣音樂家在大陸各地開展巡演,致力於促進兩岸音樂的交流與發展。在他看來,兩岸音樂界人士的交流合作,能夠提升雙方在作詞、作曲、演唱、演奏等各方面的水平。
如今,孫清吉年事已高,他希望能找到合適的「接班人」,將這份交流工作繼續做下去,大家共同努力,在國際樂壇的舞台上綻放光芒,進一步提升國際影響力。
「閩南語歌曲,以其獨特的韻味、深情的表達和濃厚的鄉土情懷,深深植根於兩岸人民的心中。無論是福建的泉州、漳州、廈門,還是台灣的台南、高雄,熟悉的閩南語旋律始終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溫暖底色。」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李心草認為,音樂是連接兩岸同胞心靈的紐帶。
李心草期待兩岸音樂界青年人能深入互學互鑒,攜手創作更具深度、廣度和時代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