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搜聞)東海之水養出大西洋鮭魚 鄭可意 林光耀

 打撈、宰殺、打包、發貨……在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高塘島鄉的陸基循環水養殖大西洋鮭魚基地,一批批大西洋鮭魚通過一系列加工後發貨,最快5個小時就能「遊」到長三角餐桌,24小時內可運抵全國。

 大西洋鮭魚就是人們俗稱的三文魚的一種,主要分佈在北大西洋海域,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此前因其運輸流程長、保鮮成本高,中國消費者想要快速嚐到美味需要經歷一番等待。

 如今,東海之水已能養出大西洋水產,這離不開一家源自挪威的企業錨定中國市場的獨特眼光。2018年,挪威陸基大西洋鮭養殖企業諾帝克水產(寧波)有限公司成立,並逐步在象山引進北歐鮭魚陸基養殖項目。

 「大西洋鮭肉質鮮美,深受中國民眾喜愛。」諾帝克水產(寧波)有限公司總經理童安睿表示,如今,越來越多中國消費者重視食材品質和營養價值。因看好中國市場的消費潛力,他的公司選擇深耕陸基養殖項目,讓大西洋鮭這一高端食材「打」入中國市場。

 在養殖基地現場,筆者看到,一尾尾健碩的大西洋鮭魚在養殖池內逆著水流游動,保持著健康活力。牠們的「前身」是來自冰島的魚卵——每批次都帶有基因證書,以保證品種的純正。

 魚卵在基地孵化後會進入養殖水池。這些有著北歐基因的魚如何適應浙江的生長環境?來自挪威的童安睿坦言,水處理技術是關鍵一環。「我們採用世界先進的循環水養殖模式:養殖用水取自東海海水,經淨化後進入源水系統進行冷卻處理,待水溫控制在12至14度,並符合大西洋鮭生存的環境後,再進入養殖魚池內。」

 童安睿說,項目的順利運轉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力度。此外,來自世界多地的養殖人才陸續加入,壯大了團隊力量。

 2024年4月,經歷兩年培育,養殖基地迎來首批大西洋鮭成熟上市,其均重5.7公斤,在新鮮度和口感方面均收穫了良好的市場反饋。

 象山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批鮭魚的存活率和品質特優率均達到98%,在技術邏輯上證明了象山這片海域養得好大西洋鮭魚。

 「在中國,為中國。我們非常看好中國市場,也期待浙江養殖的大西洋鮭盡快『遊』上更多中國人的餐桌。」童安睿表示,該項目首期建設已完成,並投入全面運營,年產能達到4000噸,基地平均每週供貨量可達70噸。待二期、三期項目建設完成後,預計可實現20000噸的年產能,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

 數據顯示,2024年,挪威對華海產品出口量達18.2萬噸,同比增長14%。中國已躍升為挪威海產出口的亞洲第一大市場和全球範圍內增長最快的市場。

 浙江省海洋經濟廳有關負責人分析,強勁增長勢頭的背後,彰顯著中國大市場的消費新機遇。如今北歐大西洋鮭「落戶」浙江,將進一步挖掘中國高品質食材的市場潛力。

 「我們希望成為中國市場陸基循環水養殖大西洋鮭魚的開拓者,對中國養殖和海洋發展渠道的多元化作出貢獻。」童安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