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七月一日電】(記者黎金良)泰國憲法法院七月一日宣佈,受理有關調查總理佩通坦是否存在違憲行為的請願書,並決定即日起暫停佩通坦行使總理職權。此決定震驚泰國政壇,標誌著佩通坦上任不足一年以來,執政生涯陷入空前危機。
隨著佩通坦被暫停總理職務,泰國政治進入高度不確定時期。綜合各方分析,泰國政局可能出現三種走向。
第一種是佩通坦辭職,國會重新推選總理。根據泰國憲法,如果總理職位空缺,國會將從現有議員中推選新總理。這種情況下,為泰黨可能推出新的總理人選以維持執政地位,但考慮到執政聯盟已失去自豪泰黨的支持,新總理的施政將面臨巨大挑戰。尤其關鍵的是下一年度預算案剛經過一讀,將於七月進行二讀,如果佩通坦或繼任者無法確保足夠支持,政府可能因預算案受阻而垮台。
第二種是解散國會,提前大選。佩通坦或繼任者可能選擇主動解散國會下議院,通過重新選舉尋求新的民意授權。然而,當前為泰黨的民意支持率不佳,提前選舉可能導致其失去執政地位。根據NIDA民調,反對黨人民黨以百分之四十六點零八的得票率居首,遠超其他政黨。此外,泰國選舉制度經過軍政府時期的改革,更加有利於中小黨派,這可能加劇政治碎片化,使組建穩定政府變得更加困難。
第三種是軍方再次干預政治。歷史經驗表明,當泰國民選政府陷入嚴重危機時,軍方往往會以「恢復秩序」為名介入政治。雖然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當前直接軍事政變的可能性較低,但軍方及親王室保守勢力很可能通過法律手段將佩通坦趕下台。值得注意的是,佩通坦的前任賽塔.他威信就曾因「違反道德規範」被憲法法院罷免,這顯示司法系統已成為泰國保守派制衡民選政府的重要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佩通坦在停職前宣佈內閣改組,親自兼任文化部長,外界認為這是為應對可能被停職而做的「後備計劃」,確保她在政府中保留影響力。然而,若法院最終裁定罷免,內閣改組也難以挽救其政治地位。
憲法法院給予佩通坦十五天時間提出辯護。即使佩通坦成功躲過一劫,但外界一般相信錄音事件已重創其公信力,反對派與民眾抗議可能持續施壓,執政聯盟的脆弱性仍將限制其施政能力。
為何一通電話會引發如此大的風暴?
這場風暴的導火線是一段與柬埔寨前總理洪森的十七分鐘通話錄音。在這段被公開的對話中,佩通坦以晚輩姿態稱呼洪森為「叔叔」,並批評泰國軍方將領,此舉被視為「貶低本國軍隊」和「有損國家主權」。這起事件不僅暴露了泰國長期以來的軍政矛盾,也反映了佩通坦所屬的為泰黨與保守派勢力之間的深層權力博弈。
綜合分析,佩通坦在事件中觸碰了三大政治紅線。一是國家尊嚴:親暱稱謂和過度讓步被解讀為對柬軟弱,在泰柬長期存在邊境爭議的背景下尤為敏感;二是軍方威信:公開批評軍方加劇本已緊張的軍政關係;三是家族包袱:延續父親他信與洪森的密切關係,強化「不愛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