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手作成為都市年輕人「解壓新寵」

 【中新社天津5月24日電】(中新社記者 孫玲玲)24日適逢周末,在位於天津市和平區的一家手作集合店內,「90後」田靜手持金絲鑷將銅絲掐成海棠花紋,這是掐絲珐琅工藝的關鍵步驟。田靜是一名律師,這是她首次體驗掐絲珐琅技藝:「感覺平日處理案件積攢的壓力,隨著金絲在線條間遊走的節奏被一點點熨平了。」

 當前,與非遺相關的手作日益受到大眾歡迎,既催生出一些新業態、新職業,又成為許多年輕人獲取情緒價值、消解壓力的「良方」。小紅書公益聯合非遺傳播研究中心去年發佈的平台數據顯示,每秒就有一個人在搜索「非遺」,每一分鐘便會有3篇與非遺相關的內容誕生。這些浸潤歷史溫度的老手工藝,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助力都市人在繁忙生活中尋得一份悠閑。

 國潮拓印、麵塑、扎染、古法造紙、掐絲珐琅、篆香……在天津,在「大眾點評」輸入「手工體驗」關鍵詞,搜索出涵蓋非遺手作項目的線下體驗店就有50多家,店中設有以傳統技藝為主題的兩至三小時的課程。

 在位於和平區的鴻耘志非遺手作體驗館,一進門就能看到琳琅滿目的非遺手工藝品:螺鈿髮釵、琉璃花朵、古法香牌、漆扇、蠟染裝飾畫……「來此參與的顧客既是感受非遺魅力的消費者,同時也會成為發揮創意的生產者。」鴻耘志非遺手作體驗館主理人張藝歡說。有體驗製作琉璃花朵的顧客表示:「當全身心地把注意力都投入到雙手上時,彷彿進入了一個只屬於自己的世界。」

 「翠的『點』是一個動作,這個動作極其精細,操作這個技術連呼吸都需要很認真。」在天津安里甘藝術中心近日舉辦的以「手作傳情、點翠添美」為主題的非遺手工體驗活動中,天津白氏點翠修復與製作技藝第五代傳承人李靖帶領大家一同感受點翠技藝的獨特魅力。

 有參與者體驗後說:「看著自己親手製作的作品一點點呈現出來,那種成就感難以言表,這大概就是非遺讓人如此著迷的原因所在吧。」

 天津安里甘藝術中心主理人王蒨說,「大家熱情特別高,端午期間我們將再舉辦一次點翠技藝的體驗活動,目前已有40人參與報名,有的人已經是第二次來體驗」。

 在備受歡迎的「青年夜校」,與「非遺」相關的課程也成為「主力」。天津市河北區望海樓街道昆雲里社區「Let’s Go」青年夜校開設了漆藝、茶藝、傳統插花等課程,學員多為25至40歲的職場女性。學員劉慧心說:「比起酒吧的熱鬧喧囂,這裡更能讓我找到內心深處那份寧靜。」

 天津市安定醫院心理門診副主任醫師張鶴瀚表示,非遺手作活動往往需要高度專注和精細操作,可以穩定和緩解現代人的緊張和焦慮情緒。同時,非遺手作活動也降低了現代人參與傳統手工藝操作的困難程度,有助於增強人們在傳統文化中的自我認同感以及對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