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地)在博鰲感受開放的中國    趙葉蘋 夏天

海南博鰲的多個美麗鄉村正在裝點「田園會客廳」,為即將到來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做準備。每年3月,來自世界各地的政商學界嘉賓齊聚於此。

在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召開之際,筆者再次走進博鰲及附近村鎮,感受這裡20多年的發展。如今,這個小鎮已是開放中國的生動縮影。

「這裡和我的家鄉很像,有美麗的大海和島嶼。」希臘籍軟件工程師亞歷山大(化名)和妻子張女士如今定居海口。他說,自己很幸運,在海南用上去年8月在美國上市的特效靶向藥。

在北京成功接受手術後,亞歷山大得知有一款新藥可以替代放化療且有效延緩復發。在海南,這款藥已於去年11月在四川大學華西樂城醫院實現「亞洲首用」。

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以下簡稱「先行區」)是中國醫療對外開放合作新高地,12年前經批准設立。依託「特許醫療、特許研究、特許經營和特許國際醫療交流」政策優勢,先行區在創新藥械引進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效,成為國際創新藥械快速進入中國的最主要通道。

「樂城讓我有機會等待治愈的可能,一切都在好起來。」亞歷山大笑著說。

樂城管理局局長賈寧介紹,460多種中國首用特許藥械已累計惠及患者11.09萬人次,其中,2024年特許藥械使用和醫療旅遊人次分別達到5.14萬人次、增長79.3%,41.37萬人次、增長36.8%。在海南59國免簽和中國過境免簽政策下,2024年12月,先行區迎來印度尼西亞國際醫療旅遊團,推出涵蓋體檢、康復、醫美等全鏈條服務,帶動人均消費超1.2萬元,實現醫療旅遊新突破。

在距離博鰲亞洲論壇會址9公里處,一座中國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形似一艘大船向海而去。

3月20日,由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和意大利普利亞大區政府聯合主辦的「走進兩海交匯的文明——意大利普利亞考古文物展」開展,來自意大利普利亞的214件(套)考古文物將在此展示近3個月。

隨著越來越多中外文化在此「巡展對話」,當地傳承千年的漁家文化也悄然走向世界。

館內有豐富的南海自然生態、人文歷史、沉船寶藏等各色展覽,但館長辛禮學最珍視的還是7號館的「做海——南海漁家文化展(海南)」。

展覽尾聲,是帆船時代老漁民們的畫像,300多位漁民的名字刻滿了幕牆。「我同學爺爺的照片就掛在博物館的牆上!」潭門鎮日新村村民吳淑顯說。如今,年輕人們開始在岸上發展休閒漁業、鄉村旅遊,用另一種方式續寫祖輩們的漁家故事。2024年進館觀眾超144萬人次,遊客在博物館參觀完,回到村裡吃海鮮、住民宿,將消費留在村子裡。

筆者來到琼海市博鰲鎮南強村,這裡是距離博鰲亞洲論壇會址最近的自然村,村裡正忙著裝點「田園會客廳」。每年年會期間,博鰲多處「田園會客廳」開門迎客,政商學界嘉賓在村中或茶敘或漫步中洽談合作、精準招商。

「既要為遊子保存記憶裡家的樣子,也要讓客人感受到原汁原味的田園風貌。」博鰲鎮朝烈村黨支部書記王杏惠給筆者看村莊改造前後的對比圖,滿意地說:「樣子差不多,但住得更舒服了!」

「小道上的每塊磚都走過百年。」村裡人回憶,當年整治衛生、完善基礎設施後,又把這些老磚一塊塊鋪回去。

琼海市旅文局副局長侯媛媛說,服務博鰲亞洲論壇,琼海圍繞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著力打造環繞論壇會址、環繞沙美內海、環繞龍潭嶺等3個美麗鄉村集群環帶。它們與先行區、博物館一道,成為開放中國的生動代言。◇